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运河申遗,宁波“家底”还得尽早摸清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8-06-27 12:59:50

  本报连续对大运河宁波段申遗事件进行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共鸣。大运河申遗已进行了两年多,此时宁波加入进来,有何优势?

  “我曾多次到过宁波考察大运河的情况,大运河宁波段,那可都是好东西啊!更令人欣慰的是,大运河宁波段的大部分历史文化遗存保存完好,这是宁波在大运河申遗上的最大优势!”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浙江大学终身教授陈桥驿昨天告诉晚报记者。

  经历朝历代的整治和疏浚,浙东运河宁波段形成了集灌溉、防洪、运输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水上大动脉。 “经济文化交流的繁荣不仅造就了宁波,也造就了与运河相关的船闸、堤岸、桥梁、码头等水工建筑,由运河衍生的衙署、官仓、会馆、寺庙、驿站等景观,以及附着大运河风情的民俗、民间艺术等。”宁波市知名文物保护专家杨古城称,现在最迫切的事情是,到大运河两岸做进一步的考察,把运河的 “家底”好好地清理一下,列出一个清单上报, “这是失落的历史,能为申遗加码,也能使运河儿女受益。在运河城市的申遗梦里,捕捉历史与服务现实同等重要!”杨古城慨言。

  运河两岸风情多多

  “沿着运河,仅鄞州就有近十座古桥,包括望春桥、高桥。由于要过船只,桥身很高大。桥之外还有许多渡口,名气大的如河姆渡、蓝公渡、半浦渡,这些古渡口附近还有天灯遗址,这些都是一道道很不错的风景。”对宁波本土文化颇有研究的戴松岳称,运河流经宁波也由此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越窑遗址、保国寺、阿育王寺、招宝山、东钱湖等不同类型的文化遗址……宁波由此被誉为 “文献名邦”。

  除了这些物质上的历史遗存之外,运河途经的余姚、慈城古镇是明清之后浙东文化最集中的地方,同时也是中国文化最灿烂的地方之一, “王阳明的阳明学派,黄宗羲的浙东学派,都在此诞生。”戴松岳认为,由于运河是当时宁波通往杭州、开封、长安等大城市的惟一一条水路, “月湖旁高丽使馆的使者,当年通过运河北上,张苍水押往杭州也通过这条运河。”

  上世纪80年代运河仍很繁忙

  “古运河的航道和现在的杭甬运河的航道基本是一致的。”上世纪80年代在杭甬运河指挥部工作的许女士称, “一直在上世纪80年代,运河上仍很繁忙。”

  许女士告诉记者,杭甬运河当年建设时,设计的运载能力为40吨,而现在则达到了500吨, “当年运河上随处可见运送建筑材料的船只、渔民捕鱼的船只,由于运输十分方便,这条水路一直被利用。现在,提倡节约能源,水路又开始被大家重视,而申遗无疑会让更多的人关注运河的发展和保护。”

  要让国人知道宁波的古运河

  曾为运河申遗奔走呼吁的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倡议运河申遗的三专家之一的罗哲文曾明确告诉记者,大运河申遗应该包括浙东和宁波。

  在罗哲文看来,要想列入运河申遗的城市,首先要做调查研究工作,要找各方面的专家调查研究。完了还要做两件事情,一个是写申报文本,把它的价值说出来。自然遗产归建设部门管,就由建设部门来出面,报到国务院,完了由教科文全国委员会提交到世遗。第二个就是整治和保护,世界遗产申报有标准,如果管理和保护不好,也有可能被否定。

  宁波文物界专家建议,宁波应成立一个大运河申遗专门机构,负责与全国政协、国家文物局及申遗专家联系,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宁波的古运河。在此基础上,加快古运河的保护和整治力度,注意对古运河原汁原味的保护。

  亲爱的读者,如果你在大运河宁波申遗方面有好的建议和良策,请拨打本报新闻热线87777777或发电子邮件bianjunyu@163联系。(记者 边城雨 丁晓虹/文 龚国荣/摄)

【编辑: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