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莫"剃头挑子一头热"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8-06-27 12:59:50

  本报讯 本报 “静雅调查”刊出向大学生征集优秀社会实践方案的启事后,有10多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小组打来咨询电话,原来,他们听说由于参与万人助学活动的缘故,记者和贵州的一些学校比较熟悉,希望记者帮忙联系贵州的学校,暑假他们要去贵州支教。

  记者随后与贵州台江县一位校长取得了联系。“不是什么专业的大学生都能支教,如果不懂得教育的大学生给学生上课,收效不大。”校长很为难。

  “我们许多老师暑假没多少事,暑假就是天太热了,才放假,同时,也给孩子们休息和帮家里大人干活的时间,况且,学生家离学校都挺远,那么热的天让孩子们跑很远的路来上课,有些不妥。”这位校长建议前去支教的志愿者,最好在寒暑假以外的时间、大实习时去学校支教,并且,最好是师范专业的。

  昨天,记者采访了宁波市一所民工子弟学校的校长,校长告诉记者,这两天,来学校联系支教的大学生已有两批了,学校正犹豫要不要给他们安排学生来听课,因为教育部门规定学校暑期不得给学生补课,而来联系的大学生给学生能上的课也只有英语、计算机等几门课。

  事实上,对大学生暑假给学生补课,一些家长也不太热情。“平时,学校都是用校车接送学生回家,成本低,如果暑假部分学生来听大学生讲课,就得自己乘公交车,学生们多住在城乡接合部,到学校得来回转车费钱又费时。而且,一些家长也对孩子能不能在不长的时间里,跟这些才上完大一的学生学到知识感到怀疑。”这位校长坦言。

  而记者去年也曾亲眼看到过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对一些大学生暑期送来的 “免费午餐”不太感兴趣的场景。当时,杭州一所高校的大学生打来热线电话,说她正和9名校友在我市一所民工子弟学校进行暑期社会实践,主要是给该校的学生上课,希望记者能对他们的行动进行报道。记者前往采访后发现,大学生们给民工子弟上的是语文、数学等常规科目,他们的暑期社会实践,尽管不收费,却与教育部门禁止的暑期补课政策相违。并且,讲的许多东西孩子们根本听不懂。特别是计算机课,现场没有电脑,孩子们也没有摸过电脑, “老师”在上面讲理论,孩子们如同听天书。

  就在前天,一家大单位的人事主管致电本报记者,希望通过本报呼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到基层去,多做一些务实的事。原来,去年,他们单位一下子来了6个暑期社会实践的同学,单位里除了打开水外,没有多少实习生们可以做的事。这些来社会实践的学生一上班,就纷纷将自己的QQ挂在电脑上。本来办公室里可以上网的电脑就只有三台,被这几个实习生分别占用,有时工作人员想查点资料也不好让他们让开,毕竟他们都是熟人介绍来的。

  “大学生实习应该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一定要到大的单位去,坐在空调房里。外面的天地很宽广。”这位主管称,一些大学生社会实践时,动辄要让媒体报道,这种浮躁的心态要不得。

【编辑: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