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江东丹凤社区有个自治服务站,数年如一日地为居民排忧解难。在这个服务站中,站长朱友国更是社区居民交口称赞的热心人,许多老人觉得朱友国比自家儿子还贴心。
炒掉物业公司
提起以前的丹凤社区,因当地治安状况差,被居民戏称为“小偷乐园”,物业公司和居民矛盾突出。在2004年初的一次民主测评中,85%以上的居民不满物业公司的管理。同年4月,社区业主大会决定,正式将原物业公司辞退。当时,丹凤社区的老住户朱友国,尽管手有残疾,又下了岗,看到这个情况,就筹划社区自治了。之后,朱友国起早贪黑,多方奔走,查阅有关资料,又四处请教行家。2005年4月25日,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一个由残疾人、大龄人员、下岗工人共38人组成的丹凤社区自治服务站成立了。
从这一天起,这个有着近3000个住户、逾8000名居民的老小区,走上了“自治”的道路。
这也是宁波市社区管理的一个先例。
凡事开头难
当时,也有人质疑,专业的物业公司都搞不好,一个自治服务站能有什么作为?但朱友国暗下决心,除非不做,要做就要做好。
“我们服务队成员本身都是社区居民,最知道社区的问题和大家的难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服务居民就是服务自己。”也正是朱友国有这种想法,服务站大刀阔斧,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奖罚。为了方便居民,服务站还设立了专门的维修部,第一时间解决居民家中管道堵塞、屋顶漏水等突发问题。
朱友国说,开始的时候真有点懵了,不知从何着手,服务站的工作人员都是一人当几人用,忙得天昏地暗。可不久后,问题出来了,事情没少做,效果却不尽人意,朱友国陷入了沉思:“最终我想明白了,是我们没做好统筹规划,光顾着蛮干了。”此后,他组织服务站成员开会,明确了分工,划分了责任,之后的工作就比较顺利了,管理也方便了。
第二个突出的难题就是经费。最困难的时候,服务站连人员工资都发不出。“当时我就挨个跟大伙做工作。好在大家都体谅,一起熬过了那段时间。”朱友国说,直到半年后,自己才有舒一口气的感觉。
大家的努力取得了回报,丹凤社区呈现出全新面貌:商贩被劝退,治安状况大幅改善;废旧回收由专人包干,社区环境焕然一新;车辆进出有序,停放整齐;广告牌、宣传窗及时更新,“牛皮癣”不见了;出租店面、暂住房纳入管理……整个社区的自治工作进入良好运作的轨道。
残疾不是理由
朱友国从未以残疾为借口,谋求一些特殊利益或是照顾,反而是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2006年8月,朱友国果断化解了一次危机。当时正在搞社区整治,施工队在修马路时不慎挖破了社区煤气管道,一时间煤气外泄,如遇火源很可能引发爆炸,造成严重后果。朱友国得到消息后,立即通知煤气公司来抢修,自己马上组织人员疏散居民,并拉起隔离带。有些老人上了年纪又住在高层,朱友国派队员将老人们一个个背下来。这一刻,朱友国完全没有考虑到个人安危。当险情最终解除时,朱友国已双腿发软,一头冷汗。许多惊魂未定的居民拉着朱友国的手,感激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助人为乐的好事,朱友国做了不少,但他自己却不愿意多说。在社区自治服务站的办公室里,表扬信、感谢信攒了厚厚几摞,鲜红的锦旗挂满了墙面。朱友国说这是肯定也是鞭策,自己最大的动力就是有这么多居民的信任。朱友国动容地说:“我是个残疾人,多年来左邻右舍都无私帮助过我,我想做个有用的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也算是报答多年来大家对我的帮助。”
模式被推广
服务站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卫生费、停车费和三产房出租,平时手头并不宽裕。朱友国深知把钱用在刀口上的道理,他尽量压缩开支,用积下来的钱陆续为居民们安装了车棚防盗门、楼道门,又将信箱翻新,居民们纷纷称赞服务站真正为大家办实事。但朱友国的工资是每月1600元,服务站其他成员的收入也一样微薄。但这个岗位,朱友国坚持干了三年多,他说:“就是让家人跟着我挨穷,有时候心里不太好受。”
开展“自治”三年多来,丹凤社区有了个新名号:花园小区。社区环境整洁明亮,绿化生机盎然,民事案件大幅下降,刑事案件更少,日常服务深受好评。现在,他们的自治模式开始在全区范围内推广,服务站先后被宁波市、江东区二级人民政府授予“市、区卫生先进单位”,被江东区公安分局授予“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朱友国本人也被江东区人民政府授予“区爱国卫生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
据了解,去年年末,朱友国成立了新升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取得了物业管理资格证。今年6月1日,朱友国的物业公司进驻我市另一个老大难社区:白鹤新村。朱友国希望将丹凤社区的管理经验和成功模式应用到白鹤新村,争取打造另一个花园小区的样板。
(记者王景波实习生童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