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宁波一对父子在溪涧抓到8条疑似"娃娃鱼"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8-07-02 14:21:17

  本报讯 这几天,暂住在鄞州区集士港镇卖面桥的重庆忠县人刘师傅一家的平静生活被打破了。他和儿子上山摘杨梅时,在水潭里抓到了2条疑似“娃娃鱼”,第二天,他又上山寻找,结果又抓回来了6条。刘师傅连抓8条“娃娃鱼”的消息不胫而走,周围邻居、在宁波打工的亲戚、老乡都前去参观。昨天,鄞州区农林局有关专家也特地赶到他家,为“娃娃鱼”鉴定身份。

  “娃娃鱼”身份有疑问

  昨天上午9点多,记者来到卖面桥刘师傅的暂住房时,鄞州区农林局3位专家已先期赶到,正在为“娃娃鱼”鉴定身份。“娃娃鱼”养在一个较大的水桶里,活泼地在水中爬动着。不过,原先的8条“娃娃鱼”只剩了7条。刘师傅说,有1条“娃娃鱼”半夜逃跑了。农林局专家带来了一份“娃娃鱼”的资料图片,与刘师傅抓到的“娃娃鱼”进行现场对比分析。

  刘师傅抓到的“娃娃鱼”每条大小差不多,体长约13厘米。背和体侧均呈黑色,通身亮亮的,腹面为朱红色,还有不规则的黑斑;四肢细长,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拿在手上,明显感觉鱼皮光滑。

  经专家初步鉴定,推断这些鱼应该不是真的“娃娃鱼”。刘师傅的“娃娃鱼”指、趾前四后五,而资料记载的“娃娃鱼”指、趾前五后四,另外,一个腹面为朱红色,还有不规则的黑斑,而另一个腹面颜色浅淡,这两点就有很大的区别。

  3位专家为刘师傅的“娃娃鱼”鉴定身份后表示,此前未曾发现过此类疑似“娃娃鱼”。专家们带走了其中1条“娃娃鱼”,再做进一步鉴定。

  他坚信这是“娃娃鱼”

  刘师傅说,上月28日,他从重庆老家把4岁的儿子接到了宁波,为了让儿子高兴,他决定带儿子到横溪镇的杨梅山上摘杨梅。父子俩在山上摘了一袋杨梅后,满身是汗,于是,两人去一处山溪涧洗洗脸,当他们把手伸进清澈水潭里时,水潭底下两条“怪鱼”映入了眼帘。“跟电视里看到的娃娃鱼很像……水潭很浅,水深只有20厘米左右,很容易就抓了起来。”刘师傅说。

  刘师傅经常看央视七套“每日农经”栏目,有一期栏目,他看到一个“娃娃鱼”养殖户有一条20多公斤的雌性“娃娃鱼”,有人出价数万元,那个养殖户居然不卖,可见“娃娃鱼”很有价值。29日一早,他独自一人又上山找“娃娃鱼”,这一回,他有了更大的收获,抓到了6条。不过,有一件事,让刘师傅感到非常惊讶,他上山后一直在山溪涧寻找,大概走了2公里多的山路,奇怪的是,山高处与山低处的小溪涧都没有发现“娃娃鱼”,惟独在28日发现“娃娃鱼”的那个水潭附近又抓到了6条。

  农林局专家不十分肯定的鉴定结果,让刘师傅有些失望。他断定自己抓到的是真“娃娃鱼”,他的一个表哥在湖南看到过“娃娃鱼”,专程前来鉴定,认定这是“娃娃鱼”。

  刘师傅还说,专家认为他抓的“娃娃鱼”腹面为朱红色,有不规则的黑斑,而资料记载的“娃娃鱼”腹面颜色浅淡。他反驳说,这好比非洲人与亚洲人,只是肤色不同而已。

  刘师傅表示,不管最后鉴定是不是“娃娃鱼”,他都会放生的,毕竟这种水生动物很稀少。

  链接

  娃娃鱼是大鲵的别名,大鲵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生活在山区的清澈溪流中,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大鲵为我国特有物种,因其叫声似婴儿啼哭,俗称“娃娃鱼”。

  我市也偶有所见。2006年5月19日,慈溪渔政站接到群众来电称,慈溪热电厂一陆姓职工在峙山公园附近一水池边发现一条娃娃鱼。渔政人员马上赶赴现场,发现此鱼的确为娃娃鱼,长约1.03米、体重约7公斤。这条娃娃鱼最后交给雅戈尔动物园喂养了。(记者 张寅/文 徐佳伟/摄)

【编辑: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