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了每一位老人的饮食喜好
工作人员精心配制菜肴。(徐佳伟/摄)
本报讯 “孙英娣(80多岁):患心脏病、胆囊炎,套假牙。口味要求:不能吃油腻食物,食物要煮烂煮透;沈秀清:要求提供中餐、晚餐,不吃血类食品……”昨天,记者在江东东胜街道史家社区的居家养老中心内,看到了一本特殊的“账本”,详细记录着30多位老人的身体状况、口味及忌食的食物。“这‘账本’很珍贵,有些情况可能连老人的家属也未必知道。”居家养老中心庄主任告诉记者。
“老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口味,为了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我们详细调查了在居家养老中心吃饭的每一位老人的饮食习惯。”庄主任说起每位老人的饮食喜好如数家珍。“老人们对我们很好,待我们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也把老人们当成自己的父母,能做的尽力去做,这样也能让他们的子女放心。”
昨天上午10:30,记者来到居家养老中心食堂,陈明维已经做好了午饭,把饭菜装进铁饭盒后急匆匆出门了。她是给张嘉福老人去送饭了,虽然只有短短两分钟路程,但陈明维走得依然很急。她说:“这个时候要是张大爷见不到我会担心的。”今年41岁的陈明维是史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中最年轻的一位,下岗后,成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一员。最近天热了,来食堂吃饭的老人越来越少,要求送饭的越来越多,中心工作人员也越来越忙。
记者跟着陈明维来到张嘉福老人家。老人正坐在家中等着,一见陈明维就露出了满脸笑容。“张大爷,今天吃鱼,很新鲜的。”天气热了,很多老人胃口不好,中心在饭菜的花色上下足了功夫,有的还加送绿豆汤。张大爷耳朵不好,腿脚也不方便,但见陈明维要走,他还是站起来跟她招手说再见。从张嘉福老人家出来,陈明维又匆匆赶去为王根娣老人送饭。陈明维有王家的钥匙,径直打开门进了屋。“钥匙是老人给我的,说以后不用敲门了,她相信我们。”陈明维说。
“送去的饭菜都很合老人们的口味,全靠这本记事本,老人们称它为‘温情账本’。”东胜街道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样的居家养老中心,东胜街道有3个,服务范围辐射街道9个社区。3个居家养老(残)服务中心都设有食堂,每月大约有60位老人就餐。工作人员把食堂当成自己的家,每天买菜要跑好几家超市或农贸市场,为的是省钱,减轻就餐老人的经济负担。街道还推出了“365日必到”服务,即一年365日必须日日“服务到”或“问候到”,使居家养老服务日常化、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