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焦点报道
卢可镇:宁波农村推行土地承包到户第一人
稿源: 宁海新闻网  | 2008-07-10 10:50:12

  昨日,桑洲镇桑洲村文化活动中心,62岁的卢可镇正在拾掇桌椅,打扫卫生。卢可镇瘦削、淡静,带着一种老年人共有的慈祥和满足感,现在是这个文化活动中心的管理员。

  而在30年前,卢可镇可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物。他是宁波农村推行土地承包到户的第一个实践者。

  连饭都吃不饱

  1979年,卢可镇尚在当时的桑洲公社桑洲大队担任党支部书记。桑洲是宁海历史上有名的老区、山区、连片贫困区。当时的桑洲大队,460余户人家,1070余人,连旱地算在内,只有290亩田地,人均不到3分地。客观环境这样恶劣,生产关系却还是“一大二公”的生产队体制,“出工打瞌忡,收工打冲锋”。分配是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搞“以粮为纲,百样抛光”,连出门打石头都不允许,束缚了桑洲人的勤劳聪明。

  这样,桑洲大队社员一年苦到头,正劳力一天只赚5角到7角,年均收入不足300元。“做农民,却连饭都吃不饱,总有半年,要靠南瓜番薯填肚!”卢可镇说起这些,连连摇头:“我们不但没有余粮卖给国家,还是全县屈指可数的国家发粮票的大队,每年1月到5月,发5个月粮票,人均100斤左右。”

  一天时间就分好了田

  那年秋收后,公社领导中有一个叫叶秀年的,向卢可镇口头传达了“上级意图”:分田到户,贫困地区可以搞,条件可以的地方不能搞;山区可以搞,平原不可以搞;没饭吃的地方可以搞,有饭吃的地方不能搞。意思是像桑洲大队这样集山区、贫困地区、吃不饱饭地区为一身的,可以“开一个小口子”,允许“试试看”。

  当年卢可镇33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岁,听了叶秀年的话,心潮澎湃。“在此之前,我也听到安徽在搞家庭联产承包制,效果很好,农民很拥护。但是说到底,还是不敢试,因为这可是上纲上线的大事!”卢可镇继续道:“你想,当年批单干风,批分田到户,多少人吃过苦头?直到公社领导表了态,我才下决心试试看!”

  风声传出,社员反响热烈,每天有人来问什么时候分田?把卢可镇家里的门槛都踏低了。倒是几个大队干部,心里还有点犹犹豫豫:“分田到户了,以后我们说话还有人听?”“这口说无凭的事,会不会被当成资本主义批斗?”其实是眷恋那一点小得可怜的权力,以及怕担风险。但卢可镇不这样想,他看着社员由于挨饿而面黄肌瘦,抛出的话掷地有声:“大不了不要这10元的补贴,大不了我一个人去坐牢吧!”当时,大队干部并没有工资,但每月有10元钱的“误工补贴”。眼下既然书记带了头,干部们也就不吭声了。

  “当时想想分田肯定蛮复杂的,有8个生产队,田有好坏,家庭人口有多少……没想到大家拥护分田到户心情迫切,几乎没有人计较,一天时间就分好了田!”说到这里,卢可镇的眼睛放出了异样的光芒:“先按照口粮比例分田,然后是耕牛、农具折价卖给社员;仓库屋什么的,则几户拼一间,直接分给社员。当时工作那个顺利啊,大家那个高兴啊!”说起这些,时隔30年,卢可镇的笑容还是填满了每道皱纹。

  第一次有农民卖余粮

  分田到户后,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人不哄地皮,地不哄肚皮”,大家的干劲冲天而起。“以前出工像老牛拖破车,慢吞吞,现在天不亮就有人上山锄草,到半夜还有人在放田水。”卢可镇感慨不已。

  1980年秋收,是分田到户后的第一个秋收。桑洲大队社员除个别“懒汉”外,家家户户大丰收。田种得最好的是一个叫金房明的社员,谷子收了3000多斤;地里收得最多的是莫咸法,光番薯就收了2000多斤。

  卢可镇家人口少,分了不到1亩地。他做农活本是把好手,又会动脑子,在劳动量远远少于以前的情况下,稻、麦、豆子总共收了1800多斤,再不用为吃饭发愁了。

  大队的绝大多数社员,收成都比分田到户前增加了1倍以上,很多社员连国家发的粮票都不要了。由于一下子收了这么多的粮食,家家户户都忙着做谷仓,以至于做谷仓的木匠老师都成了香馍馍,各家各户抢着邀。

  卢可镇还说起了一件有趣的事:第一年收了这么多粮食,许多人吃不完就藏在谷仓里,没有人拿去卖,一是饿怕了,粮食放在自家仓库里最保险;二是怕政策变,田要收回去,要准备着点。直到第二年,粮食又是大丰收,政策也没有变,一些人才把第一年的陈谷拿出去卖。这也是桑洲历史上第一次有农民卖余粮!

  分田到户还把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桑洲大队分田到户后,出门做泥水、打石头、进工厂、从事商业等的人数达到总人口的70%。几年后,据当时的桑洲信用社统计,出门打工的村民汇进的钱,占了信用社储蓄额的大头!桑洲人的勤劳聪明得到了回报。

  老书记是一个思想特好的人

  “老书记是一个思想特好的人,事事带头作用,但从不占公家半分便宜,难得!”现任桑洲村妇女主任陈锦华这样评价道。

  卢可镇是桑洲村最早响应政府号召,带头实行计划生育的人,膝下只有1个儿子,在宁波打工,老伴也出门打零工。“我这个人优点说不上,但思想较新,分田到户带了头,计划生育也是第一个。这计划生育就是好,年轻时负担少,现在老了国家每月还有80元的农村独生子女奖扶金,呵呵!”卢可镇连连称赞国家的政策好。

  分田到户以后,卢可镇做过手艺,办过厂,造起了两幢新屋,收入早就翻了两番。1995年,卢可镇年纪大了,就退下来当桑洲村党支部委员。他热情不减,对年轻干部传、帮、带。2005年并村后,卢可镇彻底从村班子退出,到村文化活动中心当管理员。工作辛苦,每月只有800元收入,但卢可镇非常满足,总是乐呵呵地一天忙到晚。(记者 王方)

【编辑:朱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