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球员的争夺,往往是一场心理战。球员、经理、主教练、经纪人……搞定一名自由球员,其工作量比完成一次交易要大,而且不确定性更大。
去年夏天,面对众多球队的邀请,PJ·布朗选择了拒绝。这位职业生涯即将走到尽头的老将,并没有把合同金额大小当成选择的依据,相反,他更喜欢等待——等待一个最有可能夺得总冠军的球队出现。最终,布朗在赛季中期加盟了凯尔特人,并跟随加内特夺得了梦寐以求的总冠军。
布朗的选择,在自由球员中很有代表性。许多自由球员,在谋求职业生涯最后一个合同时,往往更看重新东家的实力,而不是财力。今年夏天,有此想法的球员不在少数。
从霍利到托马斯、从芬利到穆托姆博,粗略计算一下,联盟超过35岁且仍然有“剩余价值”的自由球员居然有十几位。当他们至少拿过一个大合同且职业生涯接近晚期,他们所需要的已经不是金钱,而是实力和尊重。在吸引这些球员时间,联盟顶级强队如凯尔特人、马刺、湖人都具备先天优势。
当然,与希望“善始善终”的老将们不同,刚刚结束了新秀合同的年轻球员更看重合同大小。在这方面,一些留足了薪金空间的球队往往更具吸引力。比如费城76人、孟菲斯灰熊。当然,还有向来大手大脚的纽约尼克斯或者达拉斯小牛。
与行将退役谋求职业生涯最后一个合同的老将相比,今年夏天一批刚结束新秀合同的年轻球员,都有望获得比较理想的大合同。比如刚刚去费城76人完成考察的老鹰悍将约什·史密斯。
能打3号位和4号位的史密斯,在上赛季打出了全明星级别的数据,而且带领老鹰险些在季后赛首轮掀翻凯尔特人。作为一名仅仅22岁的球员,史密斯能打出17.2分8.2个篮板3.4次助攻1.5次抢断2.8个盖帽的表现,等待他的必然会是一个千万级别的大合同。如果想吸引像史密斯这样的自由球员,没有与之匹配的薪金空间的球队,根本不具备竞争力。
今年夏天,像史密斯这样瞄准千万年薪的年轻球员为数众多。费城76人的伊格达拉、芝加哥公牛的卢尔·邓、本·戈登、夏洛特山猫的奥卡福、甚至包括金州勇士的艾利斯和比德林斯,都在此列。这些球员扎堆进入自由人市场,对他们而言并非好事。这往往会给觊觎他们的球队以谈判的砝码:毕竟,能够提供千万年薪的新球队并不多。
每年都有拿到意外大合同的球员,每年也都有不能得到理想合同的球员,一场漫长的心理战已经打响,各支球队的总经理和自由球员的经纪人,都在面临并做出选择。新版威尔斯和刘易斯的故事正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