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经济
72.01%到5%基金减仓继续进行时
稿源: 投资者报  | 2008-07-13 15:49:14

  德圣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江赛春

  在系统性风险压倒一切的2008年,大类资产配置中的股票仓位成了主要风险来源;对股票仓位的调整策略也成为决定基金2008年上半年业绩的最重要因素。那么,在此轮大跌中,基金究竟在仓位上做了怎样的操作?基金的操作又可能对市场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7月4日仓位测算数据显示,各类型基金平均仓位变化甚微。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72.01%,相比前周微降0.48%;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为66.49%,相比前周下降0.63%;配置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54.78%,相比前周下降0.76%。其他类型基金仓位变化也十分轻微,大多保持在轻仓水平。转债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32%,偏债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16.71%,保本基金平均仓位5%。

  重仓基金(仓位>85%)数量占比10%,仓位较重的基金(仓位75%~85%)占比17.7%;仓位中等的基金(仓位60%~75%)占比43%;仓位较轻或轻仓基金占比在28%左右。

  与一般印象相反的是,真正达到契约规定仓位比例下限的基金数量并不多,只有少数看空的股票型基金达到60%的仓位比例下限。而不少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比例下限定得很低,实际仓位仍然要高出许多。

  从测算结果来看,实际仓位距离契约规定仓位下限不到5%的只有31只基金,仅占全部偏股类基金的13%左右;不到2%的仅有19只基金,占全部偏股类基金的8%左右占。尤其是仓位调整范围很大的偏股型、配置型基金,离仓位比例下限仍有很大空间。

  从仓位测算的数据分析,自2007年10月以来基金在整体仓位上的变动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保持乐观,而后三个阶段则持续减仓。

  第一阶段:   2007年10月至2008年1月,乐观阶段

  仓位水平反复,仓位结构调整为主。这一阶段的股市特点是,自10月中旬达到历史高点后,股市开始进入震荡整理;在经过20%左右的下跌后,年底市场重新显现生机,出现传统的年末行情迹象。在这一阶段,偏股类基金的平均仓位有所反复,在进入11月后仓位水平有所下降,但在进入12月后仓位开始回升至之前的水平,并保持至1月底。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由初始的83%下降至最低79%,随后又回升至82%~83%;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由开始的79%最低下降至74%,随后又回升至79%;而配置混合型基金先减后增则更加明显,平均仓位由开始的69%降至65%,随后又回升至72%。

  第二阶段:   2008年1月至2月末的下跌初期,观望和分歧阶段

  这一阶段股市由外围市场大跌、平安再融资等引起短时暴跌,趋势转折的信号开始出现。而在这一阶段,基金之间对后市判断出现显著分歧,仓位策略也出现明显的分化。策略转向看空的基金在下跌初期的第一个月开始大规模减持,而看多派则基本坚持高仓位水平。保持高仓位的基金是主流,因此第一批减仓的基金使基金平均仓位下降并不明显。2月底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水平下降至79.87%,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下降至77.43%;配置混合型基金减仓最为迅速,平均仓位下降至65.52%。

  第三阶段:   2008年3月至4月下旬的持续下跌期,跟随减仓阶段

  这一阶段股市进入毫无抵抗的暴跌通道,股指由4300点一路下跌至2990点。这一时期,越来越多的基金开始加入减仓的行列,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由近80%下降至76.6%,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由77.43%下降至74.7%,配置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由65.5%下降至60.45%的低点。

  3月至4月是基金策略普遍开始转向的时期,但转向的时间和力度并不一致。但是多数基金加入杀跌式减仓行列,对于脆弱的市场是不能承受之重。

  第四阶段:   2008年4月下旬后的反弹减仓和低位观望阶段

  2008年4月下旬以印花税调整为契机,股指开始了一波猛烈的绝地反击。短短数日内股指涨幅接近20%,但随后则进入上下两难的徘徊阶段。大致可以分为6月以前的震荡反弹时期和之后的二次探底时期。

  而基金仓位测算显示,除少数基金积极看好反弹以外,多数基金在反弹中选择减仓。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在反弹中由高点79%下降至75%,偏股混合型基金由75%下降至71%,配置混合型基金仓位基本保持在60%。这种减仓幅度基本上反映了净卖出。

  在6月之后的大跌中,基金仓位继续下降,但主动减仓的因素逐渐削弱,更多的是由于持股市值下跌带来的被动减仓,尤其是十连阴的第一周,被动减仓十分明显。股票型基金仓位降至72%,偏股混合型基金降至66.5%,配置混合型基金降至54.78%。在6月以后,由于许多基金仓位减持到位,保守持仓观望是主流;但在对底部的判断上,基金之间还是出现了较大的分歧。

【编辑: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