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红指导学生作业。记者 王增芳 摄
两年前,王淑红夫妇用10万元办起了一家小学生托管班。两年后,他们的托管连锁已发展到了5家门店。
为儿子转校时发现商机
2006年,35岁的王淑红带着儿子跟随丈夫从上海来到宁波。“儿子跟我们过来的时候正好要上六年级,择校前我们跑了宁波好几家有名的小学,发现学校周围有很多托管班。我们对这块市场很感兴趣。”
这一看,看出了商机。“我看的第一个托管班是江北一个学校边上的,一进去我就呆住了。那是个店面房,隔了两层,一层也就40平方米吧,但是两层居然挤了100多个小学生……就是这种环境,还能有这么多孩子,说明这个市场很大啊。”打定主意后,王淑红夫妻俩花了三个多月时间考察市场。“托管班的门槛不高,主要是负责小学生放学后的接送,并在父母接走前提供一个学习活动的场地。对于一部分要在托管班吃晚饭的学生来说,能给他们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辅导,将成为托管班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利器。”
第一家店投入10万元
2006年5月,王淑红夫妇在江北中心小学附近的小区租了一间100多平方米的房子,经过简单装修后隔出了几个小教室和活动室,买了空调、彩电和学生桌椅,并聘请了3位退休教师,开出了第一家小学生托管班。“首期的投入是10万元,包括租金、装修、家具家电还有人员工资。装修是大头,连上家电家具大约需要7万元。”
王淑红告诉记者,他们当时的设想就是,要做一家比较正规的连锁机构,要开出30家以上的连锁店。
创业之初,他们去江北中心小学门口发招生海报,并请感兴趣的家长来门店实地考察,虚心接纳意见建议。连续亏损2个月后,学生渐渐多了些,收入开始和支出打平,半年不到,已经有了盈余。
稳扎稳打开出5家连锁店
尽管看好这个市场,但是王淑红选择了“小跑前进”,在一家店稳定并有盈余之后再去投资另一家门店。这样,在2年多时间里,他们开出了5家门店,“到今年年底,我们的门店要开到9家,老三区都会有。”
采取这样的模式最大的考虑是人才的培养。“我觉得办这个托管班最重要的是师资。一开始,我们像以前考察过的托管班一样只聘请退休老师,因为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成本相对较低。但是不久以后,我发现光请退休教师并不是很理想,因为退休老师往往不大会主动跟学生、家长以及学生学校的老师去沟通,而这些却是我们很需要的。年轻老师这方面做得不错,但是教学经验方面需要向老教师学习。所以我又有意识地招了一批年轻教师,用以老带新的方式既吸取了老教师的丰富经验,也让新教师发挥了他们的沟通特长。”
创业之初就注重制度管人
从一开始,托管班就制订了比较详细的规章制度,有实习老师、任课老师、班主任、店长、区域经理等多个级别,每个级别都可以竞争上岗,对应的工资奖金也都不一样,而且奖金根据工作业绩会有上下浮动。
“开始时我们白天忙托管班的事情,晚上就去听课,或者在网上下载资料自学,大部分是企业管理的内容。别看是开个小托管班,我们一开始就是以办企业的标准来做要求的。我们老早想到,以后一家家连锁店开出来,我们两口子不可能有精力每家店都去管。最好的办法是用制度去管人。比如下一步我们会在江北设一个区域经理,专门负责江北4个门店的管理,而我们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江东开新门店的事情上。”王淑红告诉记者,现在连锁机构能发展得这么平稳,全归结于他们早期的功课。“为了吸引人才,我们还有个设想,将来我们可以以合作经营的模式出现,有能力的老师可以加盟参股来共同拓展托管连锁的规模。”
■记者点评
在采访中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开一家小店,并没有满足于一个小店主的角色;有一个大设想,却能从小处起步,稳扎稳打。王淑红一开始就用办企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建立系统的规章制度,给员工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这些高起点的准备使其具备了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而稳定一家再开一家的步骤也使投资回报变得稳定而且可持续。记者 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