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老有所养 病有所医 居有定所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8-07-14 14:04:23

清晨,许多老人在公园锻炼身体。

  前几天,家住江东明楼街道徐戎三村的陈天仇老人感觉身体有些不舒服,就打了个电话给家门口的明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几分钟后,医生来到他家,仔细地为他诊治。“阿拉日子真是越过越惬意,连看病都不用出门。”老人乐呵呵地说。

  近期,市社会经济调查中心在全市开展了“和谐宁波”群众感知度调查,结果显示,六成市民认为,人们的生活状况明显变好,尤其在医疗保障和居住状况方面。

  看病养老都有保障

  陈天仇老人今年已84岁高龄,而且多病缠身,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重度骨质疏松症等。“这些都是慢性病,得定期去医院检查。我这把年纪,自己上医院太吃力。现在可方便了,家门口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责任医生每星期都上门巡诊两次。有事情打个电话,医生就会上门来。”陈大爷说,“现在看病还越来越便宜,不仅医保可报销,许多药品的价格也比以前低了。”

  为使人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2005年以来,我市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去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全覆盖的社会保障政策体系。目前,全市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到197.04万人、151.75万人、95.8万人、169.96万人和92.87万人;社会保险待遇逐步提高,人均养老金达到1264元/月,失业保险金达到595元/月。

  人们看病越来越方便,截至去年,全市共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178家,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0%以上,基本建成“社区卫生十分钟服务圈”。

  另外,人们养老更有保障,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实质性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社区达371个,占社区总数的87%,已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1个。全市有福利机构172家,每万人拥有床位40张。

  家园面貌焕然一新

  无序的流动摊点,拥挤不堪的道路,潮湿的菜场地面……这些原本在镇海区西门菜场每日可见的景象,如今已成了人们的记忆。

  2005年,我市加大力度改造菜市场,并投入近6000万元实施城区菜市场三年改造计划。去年,这些菜市场全部改造完成,面貌焕然一新。另外,城区所有地面已全面实行16小时以上动态保洁,河面保洁已达400多万平方米,“牛皮癣”污染已基本得到控制。同时,这些年,我市生活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能力逐年提高,城区生活垃圾清运量以每年16%左右的幅度递增,无害化处理率已上升到93%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

  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的面貌也有了很大改观。去年,我市共治理城乡接合部和城中村78个,清除卫生死角垃圾6.2万吨,新增绿地面积131.4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公厕1324座,改造垃圾房174座。

  去年6月底,省国家卫生城市复查组调查发现,我市居民对城市卫生状况的满意率为97.55%。今年1月,我市顺利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复查。

  居住条件不断改善

  安居是每一个城市人最基本的生活理想之一。这几年,宁波新推出的限价房与更低价的低收入家庭住房,以及覆盖面不断扩大的让无力买房居民拥有安居之所的廉租房制度,让我们这座城市无数居民实现了“居者有其屋”。而在老城区之内,大批经过整治之后旧貌换新颜的老小区,众多改造之后雨天不再积水的城市低洼地段,以及越来越少的生活设施落后的非成套房,则印证了市民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

  去年,我市新开工经济适用房16万平方米,推出经济适用房2500余套,今年我市又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30万平方米。近几年,全市已建成经济适用房140多万平方米。2006年,随着象山县城镇廉租住房政策的出台,全市11个县(市)、区都建立了廉租住房保障制度。至此,这一针对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政策,覆盖率已达100%。截至去年,全市累计为4804户低收入家庭提供廉租房保障。此外,全市还对老小区进行整治,老三区累计完成非成套房改造总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

【编辑: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