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郭建荣:患者的生命是我创新的源泉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8-07-15 13:21:09

  个人档案:1964年生,医学博士,李惠利医院麻醉科主任。长期从事麻醉与疼痛诊疗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浙江省优秀学术带头人和学科管理专家,宁波市首批优秀中青年卫技人才,担任中华麻醉学会器官移植麻醉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疼痛诊疗学组副组长、宁波市麻醉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麻醉学杂志》等杂志编委。

  创新成果:在省内率先开展并领先的麻醉创新技术有“静脉靶控输注”、“快通道麻醉”、“血液保护与节约用血”、“综合脑保护措施”等近10项。这些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使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同类医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译专著1部,参编专著9部。

  创新故事:危急关头显身手

  5月7日傍晚6点,忙碌了一天的郭建荣博士准备离开时,突然接到急诊室的电话,称有一车祸重伤的年轻病人需要紧急手术,他二话没说就走进了手术室组织抢救。

  这位年轻人双下肢粉碎性骨折合并肝脾破裂,腹腔内出血,神志不清,瞳孔散大,血压无法测出。郭建荣用娴熟的技术建立了深静脉通道加快输血输液,然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全麻插管。患者腹腔打开后,积血如泉水般涌了出来。情急之下,他果断地建议对腹主动脉进行阻断,以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同时快速输血。慢慢地,患者的血压可以测出了,但其生命体征仍十分危险,如不继续输血,这个年轻的生命必死无疑。此时从腹腔回收的血液已多达5000毫升,参与手术的大多数医生认为,回收的血液可能已被胆汁和肠液污染,如输入体内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因此建议放弃。看着患者白纸般的面容和渐渐退去的生命迹象,郭建荣果断地决定:顾不了这么多了,救命要紧,一切后果我来承担!随着鲜红的血液回输入体内,患者脸上泛出红色,生命体征渐渐平稳,一条生命得救了。

  创新语录: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没有管理就没有发展。

  记者:“疼痛”与“医院”一直来都是紧密联系的两个词汇。而这几年,你都在为创建“无痛医院”努力着,开展无痛服务有什么益处呢?

  郭建荣:无痛医院,广义概念就是没有疼痛或消除疼痛的医院,也就是说,让人们在医院的整个诊疗过程远离疼痛与恐惧。李惠利医院开展的无痛服务基本上涵盖了医疗领域一切有痛苦的诊疗。我有一个梦想:让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在整个诊治过程中都感到轻松愉快,在医院里不再听到患者因疼痛而发出的呻吟和哭喊。我会朝这个目标努力,为那些正在或准备忍受急慢性疼痛煎熬的患者缔造一个无痛舒适的世界。

  无痛给患者带来的益处是多方面的。如果在就医期间所有的侵入性检查和治疗都不会让人感到痛苦,患者就会全身心放松,很大程度地减轻就医的恐惧感。同时,对保护患者的隐私和维护患者的尊严都有一定益处,还可满足社会部分特殊人群对高质量服务的需求。

  记者:近几年来,你开展了多个科研项目的研究,并在临床上攻克了多个难题。上个月,你又获得了博士后证书,有的研究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是什么力量促使你攀上了学术和技术的高峰?

  郭建荣:我是一位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者,凡事要做就要争取做得最好,同时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都敦促我在做事的时候要严谨刻苦,不能懈怠。作为一名学科带头人,我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将本地的麻醉水平不断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如何将麻醉科医生培养成为真正具有内涵的、名副其实的“生命守护神”。我能取得这么多成就,与领导的信任和重用分不开,是他们的宽容和支持使我把握了一个个进取的机会。我更要感谢的是,把生命托付给我的每一位患者,他们是我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鞭策我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源泉和动力。

  记者:最近你还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这在我省乃至全国都是为数不多的。对你来说,获得这一基金资助肯定会进一步促使你在医疗技术和学术上取得更大的创新。

  郭建荣:我申报的“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星状神经节干预对其影响的研究”经中国博士后基金会组织专家严格评审,认为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意予以资助。在兴奋之余也同样感受到压力,在承受压力的时候内心深处也会产生创新的动力。总之,我会珍惜和把握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科学合理地分配时间和精力,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该课题的研究,争取将所学知识和研究成果尽早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更好地为广大病员服务。

【编辑: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