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蒋风:我不赞成低龄化写作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8-07-15 13:21:08

蒋风接受采访。(胡龙召 摄)

  本报讯 近年来,以从新概念作文比赛中脱颖而出的韩寒为开端的低龄化写作浪潮蔚然成风,十几岁甚至更小的孩子出书已成平常事。昨天这一现象遭到了来宁波参加首届中国童诗年会的蒋风抨击,“过早地让孩子出书,不见得是好事。”

  三个故事让他爱上儿童文学

  曾任浙江师范大学校长的蒋风被誉为“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拓荒者”,今年他已84岁高龄。说起自己爱上儿童文学的原因,蒋风给记者讲了三个故事:

  在他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班主任每周给学生上一节故事课,故事内容来自《爱的教育》一书,学期结束的时候,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用书中的人物来命名好学生,于是他们班里有了勤劳的“裘里亚”,正直的“卡隆”,勇敢的“马尔柯”,这些同学,蒋风至今记忆犹新;大学毕业后,蒋风曾在《申报》做记者,一天偶然看到一则消息——几个少年看了荒诞的连环画,结伴到四川峨眉山修仙学道,最后跳崖飞升自杀身亡,这事让他痛心不已;第三个故事是他听说的:上世纪三十年代,有个小偷从莫斯科地铁里偷得一个箱子,但箱子里面只有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结果,这小偷看了此书后幡然悔改,并给奥斯特洛夫斯基纪念馆写了一封忏悔信,这封信至今还保存在纪念馆里。

  这三件事,让蒋风看到了文学对塑造心灵的巨大影响。从此,他与儿童文学事业结了一辈子的缘。

  做什么事都贵在坚持

  从事儿童文学研究和创作已有60余年的蒋风,一生贡献和荣誉颇多:他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儿童文学研究所;他是“文革”后第一个在我国高校恢复儿童文学课程,招收了全国第一个儿童文学硕士研究生;他撰写了新中国第一部《儿童文学概论》、第一部《儿童文学史》……“我对儿童文学有一股执着的精神,我一直把它当作我的事业来做。”蒋 风说。

  离休后的蒋风依然在为中国儿童文学贡献自己的余热。他主持创办了名为“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的民间研究机构,并开始带“非学历免费研究生”。只要热爱儿童文学、想为之做点事的人,不论年龄、国籍,他一律招收。这个“研究生班”举办15年来,参加的学员已超过300人。另外,蒋风还在家里自办《儿童文学信息》,这份由他一人编、校、印的报纸一年出4期,每期3500份均免费发放、邮寄给热爱儿童文学的人。“我这一生就做了一件事情,幸好我把它做好了。”言语间,满是欣慰。

  不赞成低龄化写作

  这几年,全国掀起了一股“低龄化写作”的浪潮,甚至连小学生也写起了长篇小说。身为儿童文学研究领域的权威,蒋风常碰到不少人拿着这类“低龄作品”要求写序作跋,“很多都是老朋友介绍来的,我不好说什么。但我并不赞成这样做。”在蒋风看来,孩子出书虽然无可厚非,但里面的动机却值得深究,“很多家长不过是为了显示自己孩子有出息,而学校也只是想挣个面子罢了。至于它对孩子的成长是好是坏,很难讲。”他坦言,低龄作品能让他眼睛一亮的很少。

  “杨红樱被出版社牵着鼻子走”

  除了低龄化写作,蒋风对目前儿童文学创作中出现的浮躁之风也深表担忧。他直言,现在不少出版社为了经济效益轻创作、重营销,而一些儿童文学作家也在畅销的泡沫诱惑下,把自己“明星化”,从而降低了创作品味。昨天,他更是指名道姓地“炮轰”现在红得烫手的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杨红樱现在是被出版社牵着鼻子走,她出了很多畅销书,但它们的艺术水准已经大不如前,肯定流传不下去。”在他看来,比起《女生日记》时的杨红樱,现在的她不过是在“利用自己的聪明编故事”,尽管依然好看,但雷同得仿佛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记者 梅子满 实习生 姚懿琳 张超)

  童诗“宁波现象”受关注

  本报讯 在昨晚召开的中国童诗首届年会“雪野作品研讨会”上,童诗的“宁波现象”备受与会专家关注。

  据《中国童诗》主编、我市儿童文学作家雪野介绍,宁波于1986年开始在全市开展儿童诗写作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这在全国是领先的。如今在全国风风火火的童诗教学活动中,宁波涌现出了胡文杰、潘善飞、郁旭峰、史进等在全国有影响的童诗教学工作者。20多年间,宁波的儿童文学工作者共出版儿童诗集、论著20余种,小诗人们发表于全国各地的诗作逾5000首。专家们对童诗的“宁波现象”予以高度评价。儿童诗坛的泰斗、87岁高龄的圣野,形象地将宁波称为“诗的浪花飞溅的海洋”。(梅子满)

【编辑: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