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绿地令人赏心悦目。(张柯 摄) |
“呱呱!呱呱!”阵阵蛙鸣从柳西河畔传来。这里是靠近火车站与立交桥的人流密集地段,然而河面上碧草如茵,成群的小鱼在穿梭,有时还会有两三只白鹭飞来。河畔则有老人在悠闲地垂钓……
而在早几年,由于柳西河位于水系的末端,水流不畅,水体污染不容易稀释与分解,天气一热就容易发黑发臭。柳西河的变化,只是近年来甬城生态治理的一个缩影。最近两三年来,在水环境治理、道路绿化、小区环境改善、空气质量提升等方面,宁波都做了大量努力,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水清鱼跃,不再是梦想
“三江六塘河,一湖居中央”,这是宁波引以为傲的特色。但早年由于排水管道中雨水、污水混流严重,导致大量污水直排江河。去年秋,随着最后一根污水过江干管在姚江底下铺就,城区污水直排三江的历史宣告结束。上月中旬,中山西路雨水干管截污工程开工,将使北斗河、护城河、西塘河这几条城区主要内河从此免遭大股污水直排之苦。
从2005年秋开始,我市开始了内河3年集中整治计划。新一轮内河整治所强调的就是“生态”的理念:首先,实施截污工程,结合沿河小区雨污管网改造以及道路管网的疏通整合,切断排入内河的各种污染源,并尽力搞活河道水体;然后,利用微生物投放、水生植物栽培、水生动物培育等各种生态技术,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目前,已经有北斗河、中塘河等10多条内河采取了各种生态治理方式,营造出接近自然的环境。河水逐渐变清了,曾经几乎绝迹的鱼儿明显多了起来,还引来了白鹭、夜鹭等捕鱼的水鸟。
上月底,市长毛光烈对城区内河进行实地调研后要求,我市要下大力气进一步治理内河,争取“一年有变化,三年大变化,五年根本性变化”,真正实现“无水不清,无居不宜”。
绿化升级,生态放第一
走过中山西路大卿桥一带的市民,会发现路旁经改建后的绿化特别有层次:高大的香樟浓荫蔽日,树下是灌木,灌木旁还有各种盛开的花卉,就像在欣赏自然风光一样。
近两年,宁波中心城区每年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00公顷以上,对原有绿地的升级改造工作更是体现了生态、自然的理念。上月底,药行街、环城西路、百丈路与人民路这4条道路的绿化改造基本完工,在这4条道路的绿化升级改造过程中,园林部门采用乔木、灌木、地被、花卉相结合的方法,使植物搭配错落有致,同时确保“四季有花”。
此外,就连公厕、垃圾中转站、桥梁等一些市政公用设施乃至部分建筑物的屋顶,也都披上了“立体绿化”。如鼓楼、江东北路等地段的公厕外墙上,园林部门搭起供植物攀缘的架子,然后种上蔷薇、爬山虎等植物,现在整个公厕已经成了“绿屋”。
居住环境,不断在改善
最近,市统计局就“和谐宁波”群众感知度开展了调查。结果表明,市民对城市生态环境给予“满意”和“基本满意”评价的占绝大多数。其中,对“小区生活环境与卫生状况”的“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合计达93.4%。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背街小巷整修、老小区整治等工作,市民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
从2005年开始,背街小巷整修工程在我市大规模实施,每年都有几十条乃至上百条小街巷的环境得到改善。在实施过程中,城管部门把道路整修、绿化升级、照明提升、公厕改造、排水设施改善等工作 “多合一”,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我市从前年开始下大力气整治“冒黑烟”的公交车,计划对近千辆公交车分批进行整治,争取使公交尾气排放合格率达到98%以上。据估算,在改造后,公交尾气污染物排放将减少70%左右。同时,我市还购买了一批达到“欧Ⅲ”排放标准的新型公交车,投入城区的繁忙线路。
去年,本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市区空气优良率为90.13%,较2006年略有提高。目前,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已建设完成,监测范围覆盖全市所有城镇建成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时效性和代表性得到大幅提高。
(记者 张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