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记者罗涟浩)前有加工业拉动,后有旅游业顶托,我市现代农业通过与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和衔接,增收引擎不断增加。最新数据表明,虽遭特大雪灾、美元贬值、出口受阻等不利因素影响,上半年我市农林牧渔总产值仍有近100亿元,同比增长4%。
“宁波人均耕地面积仅0.5亩,纯粹靠传统的种植养殖业增收难度极大。”有专家这样分析,在我市,现代农业必须是“无边界产业”,通过“接二连三”,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最终实现增效增收。近年来,我市把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实力和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这个战略的突破口。
截至目前,全市拥有565家上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了2208个产业基地,联系带动农户上百万户,吸纳农民就业近20万人,每年加工销售的农产品已接近全市总产量的50%。因为这样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市把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去年,市县两级用于企业的技改补助就达到3400万元。
目前,全市农产品已经拥有省级名牌45件、中国驰名商标13个。与此同时,企业采取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股份合作、二次分配、直补等多种方式,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实现了农户和龙头企业的双赢。
前不久,宁海长街举办第三届蛏子节,往年每公斤10元的蛏子批发价涨到了20元。目前,该镇已形成以蛏子为龙头的产业链,2万余亩蛏子总产值近2亿元。如今,我市农业与旅游业成功互动的案例层出不穷,从桑果节、杨梅节到葡萄节,大量农产品因此身价倍增、供不应求。
“农家乐”也是一支拉动农业发展的“生力军”。目前,全市已建成“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195个,经营户709户,吸纳农村劳动力近万人,年接待游客400万人次左右。我市大量的农产品除了源源不断提供给“农家乐”,还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土特产”。位于四明山深处的余姚柿林村曾多年被列为贫困村,自从发展起“农家乐”,当地的土鸡、笋干、茶叶都成了抢手货,人均年收入从2002年的1569元增至去年的6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