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将成为中国的宝贵财富
进入四月份以后,每天清晨7点钟,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专业的硕士生小李都会准时走出宿舍,坐上班车,赶赴体育场馆,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这位女孩目前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奥运实习生。
“每次别人问起时,都要解释半天,我们不是志愿者,是奥运实习生,体育展示实习生。”这个来自重庆女孩爽朗地向记者介绍着,体育展示是新兴的业务口,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才开始发展和成熟起来的。
“我的工作是经理助理,每天的事情都很琐碎,特别是在重大的演练之前更是疯狂的忙,手机就没有停过。”小李告诉记者,有一次她一天就接打了60多个电话。
谈起这段特殊的经历,小李深有感触,“虽然大家最初都是带着奉献的目的来,但我觉得奥运会带给我的绝不仅仅是懂得奉献,其他的收获更多。特别是奥运的精神和理念,我会把它传递到未来的生活中去。”
像她这样的赛时实习生,在北京奥组委共有1千多人。2005年为了满足在奥运会临近时的高峰用人需求,北京奥组委与首都一些高校签署了培养奥运会赛时实习生合作备忘录,从2006年开始,这些高校录取的千余名大学生和硕士生在经过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以及奥运相关知识的学习后,在实习阶段将参加奥组委的奥运各项筹办工作。如今他们已是奥运筹办中的主力军,即将迎来奥运会这个最佳的施展平台。
赛时实习生只是北京奥组委培养奥运人才计划中的一部分。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李炳华表示,作为承担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各项筹办任务组织工作的专门机构,北京奥组委在奥运会期间共有约9000名工作人员、10万名赛会志愿者及10万名合同商人员从事赛事运行和保障工作。
自从北京申奥成功后,奥运人才问题就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1年制订的《北京奥运行动规划》中明确提出,奥运会人事人才工作要充分发挥北京人才密集、国际交往活跃的优势,发掘利用国内智力资源,引进吸收国外智力资源,选拔、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的人才队伍。
2007年,奥组委和北京市有关部门正式启动《北京奥运人才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围绕奥运筹办工作需要,选拔和培养外事、安保、交通、商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在这份长长的计划清单,几乎将与奥运相关的专业人才“一网打尽”。
北京奥组委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和组织优势,从中央和北京市有关、单位选调和借调了大批人员,选派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到奥组委挂职锻炼。奥组委还运用市场手段,坚持“面向市场,双向选择”,与专业人才中介机构开展合作,通过社会公开招聘、人才派遣等方式充实奥运人才队伍。同时奥组委还注意学习借鉴往届奥运会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做好有业务专长、高水平的外籍人员聘用工作,目前已聘用了100多名外籍人员。
正是利用奥运筹办工作这一平台,通过奥运人才培养,逐步完善了北京围绕中心任务、重大活动、国际赛事培养锻炼人才队伍的机制与模式,为北京持续发展积蓄和储备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这些经受奥运精神和理念熏陶的奥运人才,将成为北京乃至中国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