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宁波投6000万元整治城中村城乡环境大变脸
稿源: 东南商报  | 2008-07-18 07:54:06

 

江北区甬江街道外漕村村道绿树成荫。

整治前江东区福明街道江南社区地面垃圾成堆。

昨天,记者在整治后的江南社区拍摄的洁净的路面。

  核心提示

  根据城管部门对宁波城中村、城乡接合部村(居)的调查统计,有136个需要整治,居住人口约有102.5万,其中外来人口73.4万。现在,这136个城乡接合部、城中村已有78个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整治。共投入资金6000万元,拆除乱搭建13.9万平方米,清除卫生死角垃圾17.4万吨,新建公厕252座,整修1654座,新建垃圾房503座,整修836座,新购垃圾清运车、道路清洗专用车46辆,新增保洁三轮车1478辆,新增垃圾桶(果壳箱)28093只,新增保洁人员1725名,新增绿化面积126.6万平方米。

  原状:

  垃圾满地蚊蝇乱飞

  现状:

  绿树成荫花开遍地

  记者昨天来到位于江东北路两侧的江东区江南社区采访时发现,那里绿树成荫、花开遍地,不管大街还是小巷都非常干净,地面上几乎找不到什么垃圾。而在去年10月以前,这里还是垃圾满地,特别是一些卫生死角,堆满了生活垃圾。

  人口膨胀后环境脏乱差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旧城改造,江南社区变成离城区最近的村庄之一,大量外来流动人口到当地租住。本村户籍人口仅954人,外来人口则达4372人。社区乱丢、乱堆、乱挂等现象突出,社区环境卫生管理难度很大。社区动了不少脑筋,但脏乱差现象依然比较突出。

  公开招标引进保洁公司

  2007年10月,江南社区通过公开招投标引进了东胜物业保洁发展有限公司,年投入67万元资金,在社区推行市场化保洁。

  “以前,小孩在地上大便后,粪便无人清理,一直到被晒干为止。现在,小孩大便后没几分钟,保洁人员就会发现并清扫干净。”昨天,当问到保洁公司进驻社区后带来的变化时,57岁的居民虞伍传这样告诉记者,其实,社区里原来也有专人负责路面保洁,但由于不专业,每天只打扫一至两次,因此路中央虽然干净了点,但路边和卫生死角却仍然堆满了垃圾。

  都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虞祥来说:“环境卫生搞不好,根本原因在于居民的卫生意识。因此,我们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工作,并让保洁人员在清扫过程中耐心引导居民,逐渐形成良性循环。面对干净整洁的地面,谁也不好意思随意往地上丢垃圾了。”安徽人黄妙金已经在江南社区居住了6年。他说:“以前,有些人经常会把生活垃圾随手丢在门口不远的地方,有的甚至直接在小河里倒马桶。现在大家都自备了垃圾桶,再将垃圾桶的垃圾倒到垃圾房里。”

  点评:在城乡接合部拆迁开发建设前,投入大量的资金新建环卫基础设施和污水管网是不现实的。市城管局立足创新管理机制,在加强管理上下功夫做文章,努力提高市容环境卫生水平。街道、村环卫管理和作业的专业人员很少,村级花钱养队伍,不如花钱买服务划算。把城乡接合部市容环卫管理推行市场化比较符合实际,以街道或村为单位公开招投标,内容可包括街道或村的道路保洁、垃圾收集清运至中转站、绿化养护保洁、下水道疏通、“牛皮癣”清除、公厕保洁管理、除“四害”等。

  原状:

  有的人随地大小便

  现状:

  新建公厕干净卫生

  海曙望春街道姚丰社区2007年投入69万元,专门对环卫设施进行改造。这是宁波市城乡接合部环境整治投资最多的社区。昨天,姚丰社区党支部书记毛文彪告诉记者:“2007年上半年以来,我们社区新增了1座公共厕所,改建8座,新建了18个垃圾房。”

  新建的公厕有专人清扫

  新增的公厕位于社区里傅家■工业区旁。正好从厕所里出来的居民缪友康说:“这里附近有100多户居民,以及不少外来人口。以前没有公共厕所,很多人就地解决。天气一热,我们这里很多地方都会散发出一股尿骚味。现在,有了公厕可以轻松方便,社区还派人每天清理两到三次,非常干净卫生。”

  垃圾房看来很时尚

  居民陈家树认为社区变化最大的当属垃圾房。陈家树说:“以前社区也有露天垃圾房,但居民把垃圾扔得到处都是。社区去年新建的18个垃圾房有墙四面围住,只在上面开一个投放口。”

  毛文彪说:“为了建好这些垃圾房,我们还专门到滕头村去取经,回来后就按照他们村垃圾房的样子建的。”记者注意到,他们取经回来的垃圾房看上去非常时尚,有点像一座小房子,外面还贴了白色的瓷砖。

  点评:宁波市覆盖城区的生活垃圾保洁、收集、运输、处置系统基本建立。但存在环卫设施太陈旧,经费投入太少,保洁人力不足,作业水平太低,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市城管局采取“四个一点”,即市里奖一点、区里补一点、街道贴一点、村里出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以方便和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为标准,足额配置垃圾中转站、公厕、垃圾房(桶)等环卫基础设施,每个城乡接合部街道(乡镇)至少要有一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每800至1000人设置一座不少于10个蹲位的公厕,城乡接合部村(居)主要道路全面推行设置240立升塑料垃圾桶,用于投放和收集垃圾,避免垃圾二次污染。

  社区公园花香四溢

  在城里,一个社区最多也只有一个小公园,但江北区甬江街道外漕村,却有4个公园。村支书兼村主任李根华告诉记者:“这两年来村里投入大量资金搞绿化,给老百姓营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村里花香四溢,还被评为市级绿化村呢。”

  4个公园中,有2个是去年新建的,一个位于外漕自然村,一个位于楼下陈自然村。李根华说:“这两个公园原来都是村里的集体晒场,种地的人少了,晒场破损厉害,有些地方长出杂草,有的地方露出了泥土,一些村民还把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堆在晒场。2007年,村里请人专门设计,把晒场变成了两个公园。”

  公园丰富了居民生活

  两个公园都不大,外漕自然村的占地不到5亩,楼下陈自然村的只有3亩。记者昨天看到,这两个公园的设计基本上差不多,里面都种着杜英、海棠、桂花、茶花、五针松、杜鹃、美人蕉、天堂草、玉荷花等花草树木。在每个公园的一角还专门辟出了一块场地作为健身路径。外漕自然村的69岁村民曹嘉泰说:“我早上经常去公园里散步、锻炼身体,晚上有时也会去那里和老朋友聊聊天,下下棋。有时一大伙人在那里唱歌、跳舞,非常热闹。等公园里的树木都大起来了,这里肯定会变得更漂亮。”李根华说:“建公园除了增加休闲场地外,减少了社会治安隐患。许多外来务工人员有了这样的好去处,丰富了业余生活,社会文明风气油然而生。我们村之所以成为省级民主法制示范村,大量的公园绿地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村里小河旁绿树成荫

  从2003年开始,村里投入80余万元大搞绿树造林活动,先后对道路、河流、企业厂区、村民房屋间隙登场所进行高标准绿化。到目前为止,全村绿化面积达到28亩,实现村庄绿化27%,进村主要道路两旁绿化率达到99%以上,村级河流绿化覆盖率97%以上,人均绿地面积44平方米以上。

  村民曹祥富说:“以前,村里的薛家河旁到处是垃圾和烂泥地。村里出钱把河两边都砌上石块,种上松柏、桂花等树木花草。现在树木都长大了,特别是在杨柳树下,村民几乎都不用怕晒到太阳了。每天早晚,很多村民也会选择到这里锻炼身体或散步散心。”

  李根华告诉记者:“村里现在几乎把能绿化的地方都绿化了,专门派3名村民对绿化进行养护,对花草树木进行除虫、修剪、补种等,负责新辟场地的绿化。”

  点评:宁波市下大力气向居民及外来人员宣传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提高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树立文明新风。建立外来人员自治组织,发挥村老年协会的作用,建立村环境卫生志愿服务队等,共同对企业在村内租住人员的环境卫生宣传教育。逐级签订村容环境卫生责任书,村对房主,房主对租住人签订卫生协议书或定期发放卫生告知书等宣传品,促进居民卫生自律。

【编辑: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