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减少,文理科一批21日完成录取
填报志愿咨询会上,考生仔细阅读相关资料。(资料图片)记者 刘波 摄
目前,浙江省普通高校文理科一批(重点高校)录取正在进行,将于7月21日完成录取。记者从市高招办获悉,从第一批的录取情况来看,今年浙江省普通高校录取时对投档政策作了微调:按教育部有关规定,高校可以按实际录取人数的1∶1.2比例进行投档,往年我省各高校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按1∶1.05的比例投档。今年,各高校省内录取时都将按1∶1的比例投档。这意味着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进一步减少,考生只要进了高校的投档线,且填报了专业服从,政审等合格,就意味着将100%被录取。
政策微调
减少被退档风险
市高招办有关人士告诉记者:1∶1.2、1∶1.05、1∶1,这一组数字看上去似乎相差不大,其实对考生来说,意义非常重大。投档与录取的比例如果是1∶1.2,这意味某一所高校如果实际录取100名考生,操作时将有120名考生被投档,高校可以在这120人中从高分到低分、并结合专业志愿,选取100人。实际上,第101名至120名的考生大多成为“后备人选”。
去年,我省文理科首次实行平行志愿,各高校按1∶1.05的比例投档,即如果某高校实际录取100人,将会被投105名考生的档案供选择。在实际录取时,成绩排名在后5名(或后5%)的考生,实际录取的机会极少。如果他们被投档后又没有录取,将被直接退档,进入补报志愿。1∶1.05相对于1∶1.2来说,被投档而又遭退档的考生大大减少。
今年,按实际招生数的1∶1投档,意味着只要进了高校的投档线,且填报了专业服从,政审等合格,就意味着将100%被录取,没有再退档的风险了。从政策的角度来说,比去年的1∶1.05更加人性化。
高校招生
无法一次性完成
今年这一录取与投档比例的微调,对招生高校也带来了影响。省教育考试院向各校投档时,并不分专业,而各高校在内部投档时是按专业来投档的。由于录取计划与投档人数的比例是1∶1,缺少了以往的机动余地,无法从“备选人”中去挑选,于是高校在内部按专业投档时,如碰到有人不愿意服从专业调剂而退档,这样就无法一次性完成录取。
从一次性可以顺利完成招生计划,到需要通过征求志愿来完成招生计划,对于不少高校来说,在招生方面增加了麻烦,但宁波大学等高校表示:许多招生教师也是为人父母,能充分体谅考生和家长的心情,只要这一招生政策变化对考生有利,他们愿意这样做。
考生志愿
选择的机会更多
往年参加补报或征求志愿的大多是偏远高校,或农、林、矿、师范等相对“冷门”的专业。今年这一现象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从需要征求志愿的一本院校来看,文理科招生院校分别有30余所和40余所,相当于一本招生院校总数的20%以上,其中还有几所属于“211工程”的院校。专业也包涵了经济、金融、国贸、法学等各类热门专业。这对考生来说,是一种意外的惊喜。
像位于杭州的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往年都是一志愿爆满,一次性完成录取。今年有一部分被投档的考生,因不愿意服从专业调剂而退档,其中浙江工商大学就有60多名考生被退档。宁波大学往年也是一志愿生源爆满,一次性完成录取,今年因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法学类15名、海洋科学类27名招生计划未能一次性完成,从而首次进入征求志愿行列。
从近年的高考录取情况分析,宁波考生填报志愿十分看重地域,宁波、杭州、北京等地热门高校进入征求志愿行列,这让在第一轮投档录取中被落选的考生,多了重新选择理想高校的机会。
今年全省文理科有参加征求志愿资格的一本上线考生共6187人,其中文科1281人,理科4906人。理科60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有57人,文科58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有25人。我市有资格参加征求志愿的文理科一批考生701人。对于高分考生来说,只要重新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通过征求志愿入读一本高校,仍有很大希望。
此外,今年省教育考试院还预留了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宁波大学等热门高校的高分考生招生名额,其中浙江工业大学文理科分别有10人、80人。这些热门学校较多的招生计划,都对参加征求志愿的考生十分有利。
部分考生
仍面临两难选择
对于一本线上高出很多的高分考生来说,通过征求志愿而被理想高校录取的机会极大。但对于超出一本线不多的考生来说,通过征求志愿而被热门高校热门专业录取的机会就要少一些。因此,尽管调档政策作了有利于考生的微调,但从目前一本高校征求志愿的情况来看,不少考生和家长仍然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一位理科考生,超出重点线9分,原来填报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等3所热门的北京高校,结果都没有进入投档线,二本高校填报的也都是上海的热门高校。昨日他面临的两难选择是:是填报一所偏远地区不理想的一本高校,还是等待二本热门高校录取的机会?万一放弃一本高校录取机会,又由于二本高校地处上海竞争激烈而被淘汰,怎么办?如果填报了一本偏远地区的不理想高校,并被录取,那就会失去二本理想高校的录取机会,怎么办?记者 毛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