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多事之秋”:潜逃门未了 海外飞单又至
闫薇
7月14日,处于“潜逃门”事件漩涡中的格力电器(简称 “格力”,000651.SZ)交出了一份上半年业绩预增100%的“成绩单”。
格力电器公告称,预计2008年1-6月净利润较去年同期增长100%左右;去年格力电器同期净利润为4.86亿元,每股收益为0.39元;今年上半年公司每股收益至少会达到0.78元。
尽管业绩出色,但随着近年来格力在经销商和客户面前一直扮演强势话语权的角色,“潜逃门”引发外界追问格力模式隐患未了之时,格力的海外订单又频频丢失。
“潜逃门”考验
近日,媒体报道,北京大兴区一家格力空调专卖店老板失踪多日,多名交过预付款的消费者提货无门。该店员工称老板拖欠工资,疑似携款潜逃。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同时,有消费者在格力空调西安明德店集中购买了格力空调,并预付了80%货款。至今有近70户格力空调仍未安装,预付款达40多万元。外界将上述两事件称为格力的“潜逃门”。
针对“潜逃门”事件,格力电器董秘刘兴浩解释说:“这两家经销商均不是格力的专营店,同时兼卖其他品牌。”他强调说:“格力先打款后发货,是多少年未变的规则。你(指经销商)有多少能力就进多少货,你预计能卖多少就进多少,好像炒股一样不能透支。而且格力空调也不存在降价的问题。”在对待经销商方面,唯独格力多年来始终恪守淡季先打款,且必须是全款,再提货的模式。
接受本报采访的多家空调企业均认为,格力模式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很成功的模式。经销商先购入大量的空调,天气热的时候,能够快速卖掉,快速回款。但是目前家电业面临严重挑战的情况下,又遇上今年天气不好,经销商无法快速卖掉手头上的空调,库存和资金周转压力就会对其形成灾难,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象。
而另外一位曾多年参与格力市场工作的人士说,这种事情在格力并非第一次发生。“我过去跑市场的时候,有些经销商因为拿不到格力专卖店资质,会假冒格力的牌子,然后在市场上串货,通过一些样机吸收消费者预付款,携款潜逃,目的在于给格力制造麻烦。通常这种事情格力总部会查,为什么不让这家经销商代理,然后他就达到拿到资质的目的。”他介绍说,“这也是格力联合工商部门打假的那部分。”
通常格力的做法是,在各省选定几家大的经销商,共同出资参股组建销售公司,格力在销售分公司中占有少许股份,只输出品牌和管理,空调业内将此称为“销售外包”。经销商拿款提货,年底享受淡季贴息返利、返点等政策。
2007年4月,格力电器向占公司内销总额65%以上的10家销售公司让渡格力电器10%的股权,用以绑定经销商,并称将与其利益均沾。这种做法的效果是,近两年国内专卖店的数量翻番,今年已发展到7000多家。
“现在的问题是,格力店面越开越多,已经不是格力和其他品牌的竞争,而是自己打自己。”一位广州格力经销商表示。“同时,由于格力将销售外包,除少数核心经销商外,二、三级经销商会呈现失控局面,甚至出现依靠制造事件来引发格力注意的情况。”上述格力内部人士说。
空调库存可能诱发经销商进一步危机。中华商务网统计显示,今年5月,空调市场单月内销为312万台,同比下滑32.67%,创下国内空调市场6年来单月最大跌幅。截至5月底,空调库存量达1075万台,同比增长9.74%。
珠三角的一家空调企业高管还提出一种隐忧,“如果2009冷冻年的困境延续,库存压着的很多是四五级能效比的空调,到明年能效比门槛一抬高,经销商手中的存货不符合能效比要求,他们可能面临更进一步的灾难。”
强势导致海外丢单?
位于广东中山的一家空调企业告诉本报,“由于格力对客户过于强势,去年丢了很大的单。大概有两百万台左右,后来被美的拿走。”这个大单指的是来自GE的订单。“200万台对于海外市场OEM来说是个不小的数字,一个单可能就影响一家企业当年在行业中的地位。”一位空调业内人士说。
申银万国家电分析师付娟表示,“目前全球80%的空调都产自中国,对于海外的OEM订单来说,国内几家大的空调企业已经有能力对订单精挑细选。”与此同时,主流的大客户也成为几家空调企业竞争的目标。
而格力被同行抢夺的海外订单还不仅如此。
7月2日,美的电器(简称“美的”,000527.SZ)与开利组建佛山市美的开利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出资1.2亿元,控股60%,开利在合资公司40%的参股。美的与开利签订了排他性协议,也就是说,美的包揽了开利这家全球最大的空调供应商的所有在华采购。2007年开利在中国家用空调的采购量为100多万台。而此前,开利也是格力的大客户。
一位格力内部人士说:“由于格力奉行渠道为王的政策,导致一些部门拿出的市场策划基本不会被采纳,这些部门的能力和激情都有,但是,得不到重视,待遇也不佳,去年底至今,已经有多位市场部骨干先后离任。”(实习记者陈宝萍对此文亦有贡献)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