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经济
汇改三年汇兑损益行业盘点
稿源: 第一财经日报  | 2008-07-21 09:08:17
  汇改三年汇兑损益行业盘点

  张喆

  汇改走过三年,人民币已从“8时代”跨入“6时代”。

  三年以来,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企业在汇率考验下淘汰出局,有的挣扎着生存下来,还有幸运者受益于此轮升值。回顾这三年,我们挑选四个具有代表性的行业:航空运输、纺织服装、钢铁(在申银万国行业分类中,属于“黑色金属”的子行业)和家用电器,对这些行业的上市公司的汇兑损益状况进行了统计。

  根据Wind资讯提供的数据,按照申银万国行业分类,筛选出汇改三年以来每年均产生汇兑损益数据的上市公司,统计出其三年的汇兑损益,进行横向比较。此外,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并没有简单地对一个行业总的汇兑损益进行横向比较,而主要以汇兑损益和净利润之比来考察汇兑损益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

  结果显示,航空运输业从汇改升值中的收益依然最为突出,不过个别航空公司的盈利已经对汇兑收益形成了依赖;纺织服装业的三年以来整体汇兑损失逐步上升,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下面临内忧外困;人民币升值对钢铁业有利有弊,不过对于其业绩的正面贡献或负面影响都不太显著;家电类上市公司受人民币升值影响程度不一,总体对其并不丰厚的出口利润有一定侵蚀。

  航空运输业:

  盈利依赖汇兑收益

  毫无疑问,航空业依然是汇兑因素的最大赢家。7家上市航空公司中,汇改三年以来,均获得汇兑收益的共有6家,分别是中信海直(000099.SZ)、南方航空(600029.SH)、东方航空(600115.SH)、海南航空(600221.SH)、上海航空(600591.SH)和中国国航(601111.SH),只有一家外运发展(600270.SH),三年均出现了汇兑损失。

  三年中,汇兑收益超过公司当年净利润的每年各有两家,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南方航空。这家航空公司在2005年亏损17.69亿元,2006年和2007年净利润分别为2.25亿元和20.39亿元。而这三年中,该公司的汇兑收益逐年增加,分别为12.32亿元、15.07亿元和27.75亿元。

  我们可以发现,2006年和2007年两年南方航空的汇兑收益远远超过了当年净利润,二者之比分别达到670%和136%,这意味着,南方航空这两年的盈利严重依赖于汇兑收益,汇兑收益帮助该公司扭亏为盈,若缺少汇兑收益的贡献,2006年和2007年南方航空依然亏损。

  兴业证券曾对国内三大航空公司美元负债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人民币每升值1%,国航、南航、东航的EPS(每股盈利)分别增加0.016元、0.095元和0.036元,其中南方航空对人民币升值的敏感度最大,其盈利对人民币升值的依赖性也最大。

  纺织服装业:升值忧困

  与航空业形成鲜明对比,纺织服装类企业是受累于汇兑损失的企业,在我们统计的36家样本企业中,2005、2006和2007年三年出现汇兑损失的分别有24家、30家和27家,可见,大部分企业遭受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

  三年中,这36家企业总体汇兑损益情况分别是汇兑收益1125.23万元、汇兑损失5799.5万元和汇兑损失5888.25万元。这表明从整个行业来看,2005年汇改之初,人民币升值对这36家纺织企业的负面影响还未显现,但在接下来两年中,人民币持续升值给纺织业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并有扩大趋势。

  东方证券在一份报告中称,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前5月纺织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加了17.38%和8.37%,延续了一季度增速下降的态势,而二季度开始由于财务费用的持续快速上升,盈利增速与收入增速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2008年前5月,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财务费用同比上升了28.43%。

  东方证券给出的原因是,利率上升和较高的负债率带来的利息支出增加以及上半年人民币加速升值带来的汇兑损失,是造成行业财务费用快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未来这一情况预计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钢铁业:有利有弊

  本次统计的钢铁业上市公司共有18家,2005年、2006年和2007年获得汇兑收益的分别为11家、10家和11家,可见人民币升值三年来,这18家钢铁企业超过半数企业从中获益,三年中汇兑收益分别为5.01亿元、3.76亿元和9.52亿元。

  人民币升值对于钢铁企业盈利的贡献仍然有限,本报统计发现,三年中获得汇兑收益而且当年业绩为净利润的公司,汇兑收益对当年净利润的贡献最大的分别为21%[2005年,莱钢股份(600102.SH)]、11.1%[2006年,大连金牛(000961.SZ)]和22.7%(2007年,大连金牛)。

  汇率调整对钢铁行业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原料进口和成品的出口,对于原料和产成品的进口而言,汇率的下跌将导致进口价格换算的下降。不过,另一方面,对于产成品出口盈利空间也形成挤压。

  家电业:挤压利润

  我们统计了21家家电行业上市公司,其中2005、2006、2007年遭受汇兑损失的分别有16、14和16家,三年之中分别21家家电企业总的汇兑损失分别为4亿元、2.02亿元和4.12亿元。可见,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对于大部分家电企业业绩呈负面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于家电行业的业绩影响程度各异,个别企业业绩受拖累程度较深,如2005年广电信息(600637.SH)汇兑损失和净利润之比达到735.18%,2007年该比例也达到111.18%,2006年德豪润达(002005.SZ)汇兑损失和净利润之比达360.7%,同年,ST科龙(000921.SZ)该比例达134.15%。

  国泰君安在一份报告中对家用电器行业18家公司进行统计发现,今年一季度,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52.3%,整体财务费用率增长0.44个百分点,一方面与汇兑损失的增加有关,一方面反映了紧缩的货币政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压力,这对原本利润率偏低的家电企业来说是比较严重的问题。

  

【编辑:胡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