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焦点报道
英媒炒作首相高级助手坠中国美女特工陷阱
稿源: 新华网  | 2008-07-21 14:17:15

  “中国特工施展美人计”的报道再次出现在西方媒体上。继日本、印度外交官在中国陷入“情色陷阱”的炒作由于得不到任何权威机关证实而不了了之后,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0日又传出了“中国美人计”的新版本,这次“受害者”是英国首相布朗的高级助手。不过,对于这样的桃色新闻,英国首相府顾不上周末休息断然予以否认,包括英国在内多国爱看热闹的网友则把这件事看成英国自己的“丑闻”。在北京奥运会即将开幕前,英国媒体用这种离奇的间谍故事给中国抹黑,最后被画丑的反倒是英国自己。

  英首相府:不是这样的“故事”

  《星期日泰晤士报》20日刊登了一篇题为“布朗助手成为中国情报部门"温柔陷阱"的受害者”的报道。该文称,在今年年初英国首相布朗的访华之旅中,随行的一位高级官员的黑莓手机被偷。文章给出的情节是,这起“事故”发生在布朗今年早些时候访问上海期间。报道称,当天晚上,约12名英国政府官员前往某酒店舞厅,“派对现场有上百名活跃的年轻人”。这些官员在舞厅逗留了至少2个小时,其中一名高级助手“被一位有魅力的中国女性搭话”,“两人一起跳舞随后共同离开”。第二天早上,这名助手报告说其黑莓手机不见了。《星期日泰晤士报》引述一位英国政府消息人士的话说,“许多迹象表明,这可能是中国特工设下的美人计”。该报道称,在此事件之前,英国政府部门就曾经发生过大量数据丢失的案件。

  《星期日泰晤士报》还报道说,英国政府19日证实,首相办公室一位成员在随布朗访问中国期间的一次晚间活动中丢失了一部黑莓手机。报道称,英国政府对此事“十分低调”,表示已经就此进行调查。不过,法新社20日的报道说,布朗办公室的声明是这样的:“的确有官员在今年布朗访华期间丢失了黑莓手机,但不是报道所描述的"故事"。”声明称:“该手机是在一个有英国政府官员参加的官方派对中丢失的。”“该起事件当时被迅速上报并采取了适当的补救措施———随后还进行了相关调查。手机丢失没有危及到国家安全。”

  继日本、印度外交官在中国陷入“情色陷阱”的炒作由于得不到任何权威机关证实而不了了之后,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0日又传出了“中国美人计”的新版本,这次“受害者”是英国首相布朗的高级助手。

  不过,《星期日泰晤士报》的报道又援引一位匿名专家的话称,“即使手机内不含机密,但敌对势力的情报机构也能够借用它侵入英国政府的服务器,并有可能获取到英国首相的电子邮件和短信息数据”。最后,《星期日泰晤士报》的报道把美国国家情报局高级反间谍官员布莱纳上周的话也搬了出来,布莱纳当时耸人听闻地称:“很多人正计划去北京看奥运会,他们将处于"电子裸体"的危险中。”

  “我不相信这是一个新闻”

  实际上,近年来,曾在冷战时期很时兴的“美女间谍”故事在一些国家的媒体上重新热起来,这一轮的矛头不是苏联克格勃,而换成了“对西方有严重威胁的中国”。2005年前后,日本媒体多次大炒所谓“日本外交官和自卫队官员在上海一家卡拉OK厅中了中国安全机关的美人计”,但“老成持重”的日本官员在有人出事后仍前赴后继去同一地点,被笑称为“没头脑”。今年2月,印度媒体报道称印度驻华使馆一名外交官因与中国女间谍“坠入情网”而被召回,事后印度媒体惊爆出“受害者”竟是印度资深间谍。

  《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刊出后,立即引起了世界许多网友的兴趣,在泰晤士报网站20日刊登的文章后,吸引的跟帖长达3页。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包括英国网友在内的多数评论认为,这只是英国官员的一段“丑闻”,媒体仅凭这些就妄断是中国设下的圈套,真可谓贻笑大方。英国伦敦的网友杰克称,“在我看来,这个家伙是为自己的低下判断而成为受害者。该助手缺乏判断、无力拒绝诱惑,不能怪中国特工机构。”另一个叫罗伯特的伦敦网友说,“任何机构都应曾进行过这类基本安全训练。这发生在伴随首相出国访问的成员身上,实在让人难以置信。当然,基于英国政府以往丢失信息的记录,这次事件可能并不偶然。”美国吉姆说:“但愿这不会发生在007身上。”

  来自美国波士顿的网友汤姆称:“这实在是个令人尴尬的文章。一个助手在背叛妻子之后丢失了黑莓手机,然后却将这与间谍圈套联系起来。我看,他更可能是遇上了一个找钱的妇女。英国人真让人精神崩溃。我不相信这是一个新闻。”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理查德说:“毫无疑问,英国纳税人将会为花掉他们税款的方式感到高兴:英国政府人员出访时却去参加派对。”伦敦的网友托尼气愤地说:“这说明,我们的政府根本不值得信任。”美国圣迭戈的弗兰克说道:“有这么大的事?如果她真的是一名中国特工,我们应该为她感到遗憾,因为她竟然和这么一个人睡在一起。”伦敦的阿历克斯称:“下次,中国就该为英国街头持刀罪犯负责了。”

  西方用“莫须有”制造敌意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牛新春研究员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西方媒体追逐炒作间谍情报战的故事,既是出于媒体吸引公众眼球的利益需求,也有某些势力鼓动社会敌意指向的政治用心,比如冷战时期炒作苏联的间谍故事,不久前炒作俄罗斯在英国的间谍故事,和现在不时在西方媒体见到的所谓中国间谍的故事,都是这样。

  牛新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说自己没有情报工作,英国是世界上被视为曾有“情报立国”历史的典型国家,它的权威机构当然非常清楚,即使在英美这样的盟国之间也有彼此套取情报的行为。牛新春说,实际上,公开说某些国家对自己的情报活动很厉害,反过来恰恰证明自身对那些国家的间谍行为非常多。非常明显的事实就是,接二连三地有西方要员电子用品落入中国情报部门的故事见诸西方媒体,但是却得不到任何权威机关的证实,都只是些“莫须有”的却绘声绘色的描述。牛新春说,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公开证实当下某个间谍事件真假的政府透明行为,西方媒体正是利用了这种结果不可证实的似是而非的间谍故事来捕风捉影,制造对中国产生戒心乃至敌意的社会效果。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中国有关部门实际掌握着不少西方国家在中国搞情报的间谍活动证据,但是中国从外交大局出发,并没有让媒体炒作这些案件。牛新春说,这就是中国和西方政治文化的不同,中国的媒体会更加顾及国家的政治以及两国外交大局。 (来源:环球时报)

【编辑:周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