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经济
东莞:“双转移”是一场壮士断腕的考验
稿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  | 2008-07-21 14:54:02

  科学发展争头筹

  学习贯彻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

  东莞的产业结构如何调整?如何转型升级?“双转移”如何推进?一系列难题,将东莞推向舆论关注的中心。东莞被中央确定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试点城市,省委书记汪洋更把东莞作为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联系点。

  围绕着东莞的发展与改革,更多的争论在持续??东莞要“腾笼换鸟”,但能否“引鸟进笼”?工业总产值七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社会风传两成台资企业“消失”是否准确?给全市低收入人群发“千元红包”是否作秀?围绕着一系列话题,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

  关键词:解放思想坚持“五个立足”突破思想障碍

  记者:破解难题,东莞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刘志庚:东莞由一个农业县跃变为一座新兴工业城市,其发展经验,就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努力突破种种思想障碍。

  在新时期,我们面临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问题,更需要继续解放思想。我们要坚持“五个立足”。

  一、立足于居安思危解放思想。必须按照汪洋书记关于克服自满思想,树立忧患意识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居安思危。否则,不但不能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甚至连原有的地位和优势也会丧失。

  二、立足于改革开放解放思想。要克服狭隘视野,树立世界眼光,站在全球经济发展的高度谋划发展,瞄准国际现代产业的最高水平进行结构调整,统筹对内对外发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三、立足于破解难题解放思想。当前东莞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并不是改革开放所造成,而恰恰是改革开放不彻底、不到位,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深入,推动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还不多所导致,所以东莞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积极破解发展难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四、立足于均衡发展解放思想。当前,东莞存在着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必须下大力气统筹协调平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五、立足于以人为本解放思想。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人民生活,必须努力克服“重物轻人”的偏差,在以人为本的问题上解放思想,切实改善民生,促进共建共享,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关键词:科学发展“GDP增速放缓,我们有心理准备”

  记者: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东莞GDP增速慢了下来,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刘志庚:其实,我们的干部群众已经统一了认识,对于GDP增速放缓,我们有心理准备。

  目前,影响东莞科学发展的难题,主要表现在土地、空间有限,能源、水资源短缺,结构性矛盾突出,人口不堪重负,环境承载力严重透支,社会管理日益繁重。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转型,GDP增速必将受到影响。

  但是,我们要求各级干部群众必须明白:不舍得牺牲眼前的一点利益,就谋求不了长远的利益。从局部来看,转型可能对一些村、一些镇在增长幅度方面有影响,但就全市来讲,我们有五大市级园区,近几年引进的项目比过去大得多,整体经济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去年东莞GDP的增速是18.1%,前年是18.6%,如果剔除统计口径调整的影响,实际上并没有减速。

  今年上半年,增速有所放缓,是16%左右,这是我们调整产业结构的结果。这是阵痛,但我们有信心在未来几年中,保证不出现大的减速。

  实践科学发展观,东莞市提出了建设“新产业?新东莞”的目标。“新产业”就是要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并转”、高新技术产业和适度重化工业“两翼齐飞”的新产业。“新东莞”,就是要建成产业优化、社会和谐、生态文明、体制完善、人民幸福的新东莞。

  关键词:产业转移近期拟在周边建10平方公里转移园

  记者:东莞“双转移”的任务比较重,将怎么完成?

  刘志庚: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东莞正在经历一场壮士断腕的考验。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四个“忍得住”:一要忍得住暂时的阵痛,二要忍得住暂时速度的放缓,三要忍得住暂时收入的减少,第四还要忍得住社会的非议。进一步解放思想,闯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

  东莞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实际,慎重提出要转移生产技术水平比较低、环境污染比较严重、耗能比较高的企业。我们的想法是把研发和设计部分留住,加工的部分逐步转移。目前我们已在市外建立了八个产业园,占全省的1/3,有的办得不错。从实际考虑,为了发挥市场作用,调动各方积极性,东莞近期准备在周边办个产业园,由市里出面来搞,目前正在选点、论证,初定搞10平方公里左右的产业园,相当于一个新的发展基地。许多项目可以转移到那里办,既解决有一部分产业的转移问题,也有利于东莞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人口转移向外转移人口≠不重视新莞人

  记者:东莞曾讨论过要通过提高房租,把部分低素质的人群转移出去,后来又取消该措施,这中间有什么曲折?

  刘志庚:其实这件事过程很简单。当时我们公布的也是征求意见稿,而且当初建议这一条的也是一些政协委员。既然是征求意见,赞弹就很正常。结果那么多人反对,那就说明该措施不得民心,就不应该执行,所以我们取消了。

  东莞产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不是要赶走外商和外来人口,而是要双赢。不是要把多少企业清理出来,而是要控制人口增长的势头。

  东莞的人口容量有限,现在人口的负面影响越来越突出,一定要用经济规律办事。不能只靠长官意识去调整,要靠市场规律去调整。

  我们考虑运用经济、法律、科技等手段,疏导和调控人口规模。鼓励企业工人到东莞的市外产业转移园就业,打造更大的经济圈,把人口向大经济圈疏散,通过区域合作减少人口压力。

  东莞向外转移人口,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新莞人不重视、不关爱了。我们将继续为新莞人办实事。比如,加大政府资助新莞人培训的力度;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安排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由政府新建廉租房和统租农民出租屋给新莞人;积极满足新莞人文化需求;放宽新莞人入户政策;选举新莞人担任党代表和政协委员等。

  关键词:台企出走两成台企消失?不是事实!

  记者:近期有传言说东莞有两成台企消失,这是不是真的?

  刘志庚: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这不是事实。这些年,台资企业年年都有走的,有的是扩展,有的是转产,但大多是总部在这里,生产环节撤出去,这是我们需要的,也是欢迎的。长安有个企业,环保通不过,我们也动员它走。

  东莞的确出现少数企业外迁和关闭的现象。但是这些外迁更多的是增资扩产外迁,市场拓展外迁,产业转移外迁,政府引导外迁。无论是从东莞企业注册登记的情况,还是用工情况来看,东莞并未出现大规模和行业性的企业外迁和关闭。

  部分劳动密集型、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逐步迁出,也有利于东莞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关键词:派发红包政府的钱放在银行还不如纾解民困

  记者:东莞给低收入人士发1000元的“红包”,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有人认为是作秀,你如何看?

  刘志庚:作为政府来说,不存在作秀的情况。改革开放的成果要惠及老百姓,惠及困难群众,这是中央的精神,我们只是一个小的探索。财政有钱放在银行,不帮老百姓解决一下实际困难,你这个政府干什么去了?这样做的一个前提是,政府有钱,如果要借钱、贷款,就没有必要搞了。

  下一步,东莞市还将开出丰盛的民生大餐,“社会治安”仍被列为十件实事之首,东莞市年内要创建100个平安社区,新建120个社区警务室。在教育方面,将用5年左右时间投入30多亿元,建设一批市属高中;年内由市财政安排2800万元,为户籍中职学校在读生每人提供1500元助学金;安排7200万元资助推动全市公交车、出租车“油改气”,大力整治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音污染。

  东莞开明应对产业转移

  让别人“进笼抓鸟”

  东莞提出“腾笼换鸟”,但一些人疑虑:会不会出现原来的“鸟”飞走了,却不能引“好鸟”进笼?

  对此,东莞市领导告诉记者,他们正在积极做“腾笼换鸟”的工作,一是调整,二是升级。目前东莞正在加强高端产业的引进,已在香港和北京召开两场松山湖的推介会,效果很好,很多高端项目正在洽淡。

  对于产业转移,东莞市领导也持非常开明的态度??开笼放鸟,让别人“进笼抓鸟”。一位市领导告诉我们:要走的企业,你留也留不住;如果很多企业走了,说明我们的工作没做好,要深刻检讨自己,实际上很多企业是挖不走的。此外,产业转移也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能凭主观想像。

  ■要人开讲

  做好“加减乘除”法

  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谈到下一步的产业调整升级时,特别强调要做好“加减乘除”法:

  【做好“加法”】 就是要加大优质项目、大型项目和产业链缺失项目的引进与培育力度,重点包括扶持“两自”企业上市,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吸引企业总部和研发机构等。

  【做好“减法”】 就是要削减不符合我市产业发展规划的企业以及依附其中的低素质人口,包括减去高污染、高能耗、高危险、低效益企业,减去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加工制造环节,减去无牌无证项目,减去旧城旧村旧厂。

  【做好“乘法”】 就是要大力聚集高素质人才、发展高质量经济、打造高品位城市,重点实施现代服务业倍增计划、信息产业倍增计划、总部经济倍增计划、高素质人才倍增计划。

  【做好“除法”】 就是要消除转型过程中的观念误区,清除调整过程中的体制障碍,去除行政区划中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免除行政性乱收费等问题。

【编辑:胡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