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经济
艾宝俊布局上海新国资 优质资产推向资本市场
稿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  | 2008-07-22 19:26:36

  最近,刚参加完上海市政府邀请京沪两地著名专家学者参加的“上半年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艾宝俊便马不停蹄地来到位于普陀区的上海宏泉丽笙大酒店,参加“2008上海总部经济论坛”。

  他谈得最多的是上海国资新政。目前,这位分管国资管理工作的“60后”上海市政府新任副市长,已把上海国资新一轮重组推向高潮。他如何进一步谋划上海国资新盘,自然给人以崭新期待。

  艾宝俊于1988年获东北大学企业项目管理硕士学位,1990至1991年赴美培训深造,1994年9月至2007年12月一直在宝钢集团工作。1998年开始担任宝钢集团董事、副总经理、总会计师。2007年12月起,任集团董事、总经理、党委常委兼宝钢股份董事长、上海市政府党组成员。

  丰富的央企履历,让艾宝俊对于上海这一轮国资的大重组有着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事实上,艾宝俊很早就很注重宝钢的资产重组。2007年4月,新任宝钢股份董事长时,艾宝俊当时就公开表示,2007-2012年,宝钢股份将通过新建和并购重组两条腿,实现钢铁产能从2000万吨级到5000万吨级的跨越,从而进入世界前三强。

  而更早,在他履职宝钢期间,宝钢实现了或者宣布了对上钢、梅山钢铁、八钢、邯钢、包钢、韶钢、广钢等国内多家钢企的并购,不断做大做强,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

  2007年12月27日,艾宝俊被任命为上海政府副市长,分管工业、商业、国资管理、电力生产等关键领域的工作。

  半年过去了,人们感受到了上海国资风起云涌的新一轮激情变革。

  谋国资新局

  艾宝俊履新之后,考察上海国企的脚步迈得非常频繁。他总的基调是,希望能把上海国资领域的优质资产,推向资本市场,实现做大做强。

  到任不到半月,他便实地考察了百联集团、锦江国际集团和光明食品集团等在上海国资领域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三个企业集团。随后,艾又紧锣密鼓地考察了上实集团、广电集团、东方国际集团、华谊集团吴泾基地、仪电集团、国盛集团、上海城投、上药集团等,涉及沪上零售、旅游、食品、地产、电子、外贸、化工、仪表、投资、公用事业、医药等诸多产业。

  在对这些企业的考察中,艾宝俊强调,国企要做强主业,要优化调整国资国企布局结构,推进国资国企深化改革,集中优势发展重点产业。

  今年1月8日,在锦江国际集团调研时,艾宝俊希望该集团发挥核心产业优势,在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上积极探索,进一步做响“锦江”品牌。

  2月21日,他到广电集团调研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产业发展情况时要求,广电集团从各方面做好TFT-LCD产业链的下一步发展工作。

  不到3个月,广电电子宣布,拟通过向控股股东上广电集团定向增发,并向关联方广电信息现金收购方式,置入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共计81.25%的股份。从而,广电电子持有广电光电子100%股权,实现第五代TFT-LCD业务整体上市。

  而在最近,上药集团将60%股权划至上实集团。7月1日,艾宝俊指出,市委、市政府决定由上实集团控股上药集团,一是为了进一步加快上海医药产业健康发展,二是为了进一步优化上海国资布局结构,三是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上药集团。艾希望,重组5年后,上海医药能从上海战略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艾宝俊的这些举措,得到了上海市市长韩正的认可和大力支持。7月3日,韩正在考察上海城投公司时指出,要理清国有政府性全资投资公司的产权关系,关键要突出主业,扶助主业,做强主业。

  优质资产推向资本市场

  2003年到2006年,上海国资重组强调集团化,被形象的称为“造船”或者打造航母,百联、光明食品、上海电气、锦江国际等大型国企集团的组建至今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

  这些企业在政府主导下,通过新设合并和吸收合并等方式,使得一部分资源得以整合,实现了集团化目标。但一部分集团整合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人诟病。

  和上一轮以集团化为特色的国资重组相比,艾宝俊推动的新一轮上海国资重组,虽然做大做强的目标如出一辙,但是方式和具体目标发生了变化??利用资本市场,推动核心资产乃至整体资产上市,来实现主业的做大做强,以促进国有经济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带动力和影响力。

  与此相关的背景是,目前,上海经营性国资还有很大一部分尚未上市。

  新一轮国资重组启动前,除百联、上汽、华谊、久事、光明食品、上海电气、锦江国际等一部分国企集团旗下有控股上市公司存在之外,上海水产集团、上海蔬菜集团、上海衡山集团、长江计算机集团等一批国企集团旗下暂无控股上市公司。另据统计,截至2007年末,上海71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占全市经营性国资总量的比例只有20%左右。

  深远的原因还在于上海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城市功能定位。

  新中国建国以后,上海承载着建设成为一座现代工业化城市的使命。为此,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国有资产,逐步形成了国资强大而民资相对弱小的格局。

  此外,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教授指出,以前,由于不懂得市场投资的权责对称性,徒具财产的现值观念,人们对于上市有一种简单的想法:优质资产如果上市,企业的收益就会被其他股东分拆。但是随着股份制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人们开始具备财产的市值概念,强调资本市场的流动性维度,对流动性的操控能力也提高了。

  而调整主业以突出主业也是形势所迫。

  据统计,截至2007年年底,上海市国资委出资监管的48家企业集团涉及79个行业,有近11%的资产散布在餐饮、造纸、木材加工、建筑装饰、塑料制品、纺织服装鞋帽等59个一般竞争性行业。有的集团经营业务涉及二三十个行业,这种布局,使部分大型集团核心业务不够突出。

  艾宝俊等上海市政府领导和上海市国资委则寄希望于借力资本市场来改革国资布局过于分散,主业不够强大的弱势。

  上海市政府一位国资方面的咨询专家分析,事实上,规范的上市行为,能够推动上海国资国企的一系列的变化??拓宽融资渠道、增强公司品牌力和信誉度、通过公开披露信息等方式改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市场化水平等优势。而推动优质资产或者核心资产的上市,更有突出主业,发挥国企核心竞争力,促进国有经济布局改善,提高国有经济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等丰富内涵。而这些正是艾宝俊等上海决策层所高度关注的。

  基于IPO门槛太高,此番推动核心资产上市过程,多采取借壳方式??或者壳公司劣质资产置换控股公司优质资产,或者壳公司原有资产不剥离,并吸纳控股公司核心资产注入。此外,上海国资的重组,还采取了股权划拨方式。

  自5月以来,上海家化集团(包括上海家化)100%的国有权益由上海大盛资产有限公司划转上海国盛集团,上实集团将其所持有的浦发的股份划转至上海国际集团控制的上海市上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国鑫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工业投资集团、华谊集团分别持有的上药集团各30%的国有股权无偿划转给上实集团。解放日报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上海新华书店投资有限公司,则通过无偿划拨受让新华发行集团23.46%的股权,从而累计持股50.8%,解放日报集团的主要经营性资产进入上市公司。

  这些举动的作用就在,一方面,通过国资的有序进退,使得国资布局合理化,集中力量发挥主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借力资本市场,有利于提高国资的市场化运作水平,并且促进国资带动民资乃至外资对于上海经济的发展,发挥国资“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有着“商而优则仕”之称的央企老总艾宝俊,最终呈现给人们的是怎样的上海国资新政经生态,值得关注。

【编辑:吴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