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做出的《中国城市地震灾害危险度评价》列出了中国部分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石家庄市高居排名榜首,上海排在末席。
经媒体报道后,这份“报告”随即引起了全国媒体、网友、相关学者的强烈关注与反响。
不少专业人士质疑其信息来源可信度与发布单位的权威性。而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则表示,该“排名”是在2004年公布的,可参考性不大。
“报告”引发全国反响
■大部分网友 质疑“报告”的科学性
消息公布后,引起了全国各地网友的强烈反响。记者从新浪网看到,从消息公布到记者截稿为止,短短的12小时内,相关评论已经有1800条。据了解,这份“危险度评价”是根据导致灾害的强度因素、承灾体的脆弱性指数和响应能力三方面得出的结论。对此,不少网友质疑其科学性。
哈尔滨一网友:如果石家庄第一的话,那么北京应该不是那么低吧,毕竟有点近。
深圳一网友:在研究过程中,有关人员主要考虑了三个指标的影响,指标太少,如果按照这样的指标,地震前的汶川、理县等排不上号,结果却带来巨大灾难,所以这样的“排名”要以人为本,不仅仅看大城市。
合肥一网友:这个排行漏掉了乡镇农村,有现实指导意义吗?有那个时间和精力,不若好好地做好地震的预测和预防工作,不要再做这种毫无意义的排名,难道是让石家庄人民紧张,让别的地方的人放心吗?
石家庄一网友:成都市位于此次汶川地震灾区,在这个排行榜中风险度指数为0.18,危险排行处于第九位。也就是说,这个排行,并不表示该地地震高发频率,也不表示该地已经处于地震高发期。地震具有不可预知性,那么,这样一个排行榜能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呢?
■部分网友 认为有一定参考价值
四川德阳一网友:导致灾害的强度因素、承灾体的脆弱性指数、响应能力这三个指标有一定道理,“这次地震,重庆离震源的距离和广元、陇南离震源距离差不多,但是震源北面的城市损失惨重,而重庆主城没有任何损害和死亡情况,这个就证实了第一个指标可信。而后面两个指标就完全是看城市的发展程度了,发达城市的应急机制和平时的教育应该要优先于其他省会城市。
石家庄一网友表示:“报告”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并非指数越高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就越大,有三个指标来体现这一风险度,不能说没道理,最起码是一种提示和警醒,没必要视作洪水猛兽。
■“报告”发布单位一负责人:发表于2004年 不具可靠参考价值
记者从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网站了解到,该实验室于1994年6月经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开始运行,是在北京师范大学新生代古地理研究室和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自然灾害研究室的基础上组建而成。
记者致电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研究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份“城市地震峰线评价”是在2004年公布的,由于相隔时间较长,因此当中一些数据与目前的学术观点联系不大,不具有可靠的参考价值。至于为什么在这次“巡展”中展出,他也不是太清楚,并表示不排除将追究发布信息的相关人士的责任,但其他详细情况,他拒绝透露。“我今天看到这个消息也很吃惊,这是2004年发表的,对于新近情况意义不大。”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研究室主任刘连友教授表示,“这件事是媒体、炒作,与我们无关。”
■《信息时报》发文记者:没发现此报告发表的时间
对于这样一份报告,不少网友质疑其学术性以及发布时间,随后记者联系到了《信息时报》记者蒋隽。
据她介绍,这次“巡展”是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和广东省科协等单位主办,目的是想通过图片让大家了解一些与地震相关的科普知识,当中的“全国城市地震风险评价”也是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但在图片上没有发现此报告发表的时间,当记者向她证实此“巡展”的权威性时,她说:“这应该算是半官方,半民间的展览。”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总编辑助理尹杰:“报告”上个月曾刊发过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市场部詹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本次图片展依托《中国国家地理》地震特辑有关内容,辅以包括60余幅地震现场照片在内的图片和信息。展览的初衷只是为了让群众更加科学地认识地震,使观众树立抗震减灾意识、掌握自救知识。
随后,记者联系到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总编辑助理尹杰。尹杰告诉记者,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第6期做了地震特刊。通过相关渠道,他们拿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做出的《中国城市地震灾害危险度评价》报告,并通过其中的相关数据首次做出“中国部分省级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
尹杰称,该排名表格是在原文作者确认无误后刊发出来的。
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市场部负责人郭晓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报告曾经在今年6月份的第六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地震专题中刊登过,但对于此报告的发表时间,郭晓东也表示不太清楚。
相关回应
记者随后联系了排名靠前的相关城市地震局。
■合肥市地震局办公室 目前不便发表评论
记者分别联系了在“排行榜”上排名靠前的城市地震局,合肥市地震局办公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女士告诉记者,当地多家媒体已对此事进行采访,目前不便发表评论。
■海口市地震局办公室 “报告”观点与国家地震局说法不太一样
海口市地震局办公室吴先生说,他尊重此报告的观点,随后经过吴先生介绍,记者又联系到该部门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男士,他表示,此报告中的观点与国家地震局的说法不太一样,当记者问及有何应对措施时,他表示自从汶川发生地震后,各地都加紧做好防范措施应对地震。
■长沙市地震局办公室 对此排名没有什么看法
长沙市地震局办公室一名女士表示,对此排名没有什么看法,并表示由于目前相关负责人还在灾区,无法接受采访。
■乌市地震局地震工程管理处 仅靠一个排名难以让人信服
乌鲁木齐市地震局地震工程管理处一张姓处长认为此排名不可靠,他表示,在公布数据前应说明评估单位的背景、评估的具体依据以及依据的来源等详细资料。否则仅靠一个排名难以让人信服。
■文/本报记者卢鸣 李媛 实习生葛春秀 李雅姣
对“城市地震风险指数”的几点疑惑
“城市地震风险指数”在网上一经发布,就受到网友的多方质疑,大家普遍觉得这种指数有些耸人听闻,至少它不能服人之处甚多。笔者对于地震知识的了解仅限于常识,因此与众多网友相同,对“城市地震风险指数”有几点是看不懂的。
疑惑一地震风险指数最低的城市无一不是“一线城市”、“核心城市”。风险指数排名的倒数6位分别是:广州、武汉、天津、北京、重庆、上海。不知这是不是巧合。这是我看不懂的第一点。
疑惑二地震风险指数最高的城市是石家庄,排名第一位,而毗邻石家庄的京津二市却排在末尾,风险非常低,这让人很费解。当然,据说这次评价考虑了三个因素:导致灾害的强度因素、承灾体的脆弱性指数、响应能力。石家庄与京津二市的地理位置相近,难道这天壤之别的风险指数是从“承灾体的脆弱性指数”和“响应能力”得出的?恐怕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建筑牢固程度和抗灾能力不会有如此“质的差别”吧?
疑惑三地震是少发的、偶发的灾害,而且据说还具有不可预报性。在一般的地区,地震往往是“百年不遇”、甚至“千年不遇”的。如果这是实情,那么“城市地震风险指数”对公众的“指导意义”就微乎其微了,因为地震是少见的偶发现象,而“城市地震风险指数”也仅仅是一种“或然性”的预测,这样,不确定对不确定还有多大意义?
当然,此种研究也许是一种学术需要,但他的目的决不会也不应该成为某些地区标榜的依据。媒体可能的误读,或许是我们就此事应该探寻的一个角度。 孟近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