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宁波港桥吊司机竺士杰 一位80后的创新路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8-07-24 07:49:52
  本报记者 龚哲明 徐本梁 本报通讯员 胡泽波

  2008年6月14日清晨,中南海怀仁堂恬静地矗立在鲜花绿树丛中,一群年轻的心紧张而兴奋地跳动着。再过几分钟,胡锦涛、李长春、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将在这里接见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6位来自基层的团十六大代表。人群中,一张纯朴憨厚的面孔引人注目,他就是1980年出生,来自宁波市的共青团十六大代表、浙江省十大职工技能状元、市十大杰出青年、宁波港吉码头经营有限公司桥吊司机竺士杰。

  接见中,竺士杰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代表作了汇报发言。他汇报了宁波港从一个地方小港发展到2007年货物吞吐量达3.45亿吨,居中国大陆港口第二位、全球港口第四位的世界大港行列,并介绍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竺士杰操作法”。他的发言,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赞赏。

  “现成的路没有,为什么不可以闯出一条新路”

  2002年,竺士杰跨出宁波港技工学校大门进入宁波港工作已整整4年。这4年里,他从一名学生娃成长为优秀的桥吊司机,名字也经常位列公司桥吊司机月度装卸效率“龙虎榜”三甲。

  按理说,桥吊水平到了这一步,对于桥吊操作的疑问应是少之又少,但竺士杰心中的疑问却越来越多。

  集装箱装卸效率要提高,操作必须稳、准、快。竺士杰发现,老操作法练到一定程度后,很难有进一步的提高——要更稳、更准,往往牺牲快,导致效率下降;但一味追求快,“穿针引线”命中率的下降同样导致效率下降。有没有一种操作法能让集装箱装卸走得更稳、更准、更快?

  为了寻求答案,竺士杰开始遍访“名师”。那时候,他经常在候工楼与老师傅们交流,老师傅们也会随手拿起桌上的烟灰缸之类比划开,有时还用笔在纸上画出图来,耐心地和竺士杰探讨一些操作手法的细节。

  一段时间下来,竺士杰的技艺又长进不少,但能解决他心头疑问的方法却依然没有找到。

  “现成的路没有,为什么不可以闯出一条新路呢?”一个大胆的念头从小伙子的心头冒了出来。

  有了明确的目标,竺士杰一下子兴奋起来。要改进操作法必须先搞懂桥吊的运行原理。在单位,他继续向老师傅虚心请教;回到家,就上网查阅各种资料;休息天跑到新华书店,抱回一大堆力学方面的书籍,然后把房门一关,开始琢磨。然后,再把这些问题一一列出来,专程跑回母校向老师请教。老师被他的精神感动了,专门抽出时间向他讲解。

  2002年9月的一天,竺士杰下班回到家,躺在床上。他握着手机上面的绳子从口袋里拉出手机,突然发现手机像钟摆一样在眼前晃动,脑海中霎时闪现出了集装箱的运行轨迹。刹那间,原来若隐若现的操作法变得异常清晰:运用钟摆理论,通过控制桥吊驾驶室平台的加减速,稳定被吊物体!那一刻,竺士杰兴奋得从床上跳了起来!

  但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更加坎坷。开始时,新方法使用起来是那样地别扭、生硬,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一个接一个。新方法对挡位控制的要求很高,为了使档位不随意产生滑动,竺士杰把手移到了挡位下部,用虎口牢牢卡着进行精确操作。几天下来,竺士杰的虎口磨出了大血泡……更难的是克服习惯手法,有时做着做着,手法又变回原来的了。那段时间,竺士杰又成了一名桥吊“新手”,装卸效率直线下降,他的名字在“龙虎榜”上也销声匿迹了,收入也因此每月减少了五六百元。面对名与利的损失,面对师傅们的不理解和同事们的质疑,竺士杰却说:“个人名利损失事小,单位效率提高事大。我相信新操作法一定行。”

  坚持,坚持,再坚持……竺士杰咬牙坚持了一年半。2003年中期,竺士杰自创的操作手法终于成熟了。新操作法非常简洁,老操作法至少要经过4个过程才能开始吊具与集装箱间的“穿针引线”,用新操作法一般只要2个过程,节省了大量时间,突出了“快”字。同时,新操作法在着箱时更加细腻、稳定、准确。“更稳、更准、更快”,竺士杰做到了!

  “我的心愿就是不断冲刺国际领先水平”

  一枝独放不是春。竺士杰说:“个人技术再好,也比不上团队的力量。我的心愿就是与同事们一起不断冲刺国际领先水平,提高港口桥吊整体水平,打响宁波港品牌。”

  为了这个心愿,竺士杰开始一拨又一拨地带徒。

  高徒贺世挺,在2006年宁波市桥吊技术比武中获得第二名,仅次于竺士杰。小贺刚开始学开桥吊的时候,有一个动作老是练不好。竺士杰鼓励他:“相信自己,战胜自己。”为了能更好地指导贺世挺操作,身高一米八、体重九十公斤的竺士杰就蹲在驾驶台右侧不到半平方米的狭小空间里,他的右手就一直搭在“紧停”按钮上,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师徒俩一个坐着一个蹲着,四只眼睛聚焦在驾驶室下的集装箱上。接连3天,每天8小时,就这样蹲着、盯着、提醒着,边操作边纠正。直到3天后夕阳西下的黄昏,竺士杰的腿和手都麻了,小贺才完全改掉了那个危险动作。

  2005年5月,竺士杰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如果我能把新操作法写成文字,那么不是有更多人能掌握新操作法吗?于是,竺士杰利用所有空闲时间来写这本新操作法。每天晚上睡觉前都在构思,有时忽然想到一点,就会一咕噜爬起来,挑灯夜战。为了使其他桥吊司机更易学习领会,他还给文字配上一些插图……三个月后,这位技校毕业生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自己的“著作”。如今,经过一些桥吊老师傅和营运操作部师傅的修改,竺士杰的“著作”已成为宁波港集团培训桥吊、龙门吊司机的教材。至今年上半年,已培训桥吊、龙门吊司机500多人次,已有200多名港口桥吊司机在应用该操作法。

  宁波港吉码头经营有限公司营运操作部党支部书记虞新平兴奋地告诉记者,推行竺士杰操作法后,公司的单机平均作业效率每小时提升了3个自然箱。拿一条进出作业量2000自然箱的集装箱船舶、安排7条作业线测算,船时效益可由原来的每小时200自然箱提高到221自然箱,可为船公司和港口节约开支4.145万元。宁波港的桥吊作业效率大大提高,也吸引了更多的国际集装箱船只前来靠泊。

  2006年3月22日下午,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轮“中远宁波”号停靠宁波港。这次,竺士杰和他的团队力量得到充分展示,他们仅用1小时40分钟就完成了1031个集装箱的作业量,每小时的装卸效率达到了387.43个自然箱,创造了当时宁波港最高船时效率,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准。

  2007年6月19日,宁波港吉码头经营有限公司决定把竺士杰的新操作法命名为“竺士杰操作法”。

  以一个工人的名字命名一种操作法,这在宁波港的发展史上也堪称为石破天惊。大发展的宁波港需要创新精神,需要有一大批像竺士杰这样不安现状、勇于创新的工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理货班工人杜艳梅说:“公司以竺士杰的名字命名一种操作法,这在宁波港集团震动很大。它让大家看到,平凡的岗位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现场控制班工人张惠平说:“竺士杰的精神激发了我们爱学习、勤思考、勇创新的热情。”龙门吊司机任志江说:“竺士杰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宁波港人朝着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的目标不断奋进。”

【编辑: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