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经济
经济风险观察:未雨绸缪防范热钱搅扰中国经济
稿源: 中国产经新闻  | 2008-07-24 14:09:49

  “热钱”,是最近频繁出现在财经媒体上的一个词。据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的最新报告《全口径测算中国当前的热钱规模》称,中国最新热钱数额高达1.75万亿美元,大约相当于截至2008年3月底的中国外汇储备存量的104%,刷新了此前关于中国有8000亿美元热钱的判断。

  热钱又称游资或投资性短期资本,是造成全球金融市场波动乃至金融危机的重要根源。无论是发生在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还是爆发于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热钱都或是始作俑者或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08年的中国恰逢奥运之年,受到热钱的“关照”不是意料之外的事。眼下距第29届奥运会开幕还有15天,分析热钱的来龙去脉,对保证奥运之年的中国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近两年来,在美元持续贬值背景下,全球热钱急于寻找用武之地,新兴市场便成为热钱的流入目的地。中国是新兴市场,人民币升值因素进一步加快了热钱的进入速度。仅在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就超过4%,成为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最大单季。从去年9月份起,美国因次贷危机连续7次降息,而中国又连续6次加息,一年之间,中美利差反转并呈逐渐扩大的趋势,加剧了海外套利资金向中国的涌入。有人算了一笔账,由于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形成的利差,进入中国的热钱就是“乖乖”地呆在商业银行,每年也可以坐享12%的无风险收益。在全球不景气的经济背景下,以逐利为最终目的的热钱是不会放过这种机会的。

  中国有钱是好事,但热钱过多地进入中国却不是好事。目前热钱流入中国的渠道已呈多样化,基本上有4大类。一是通过贸易渠道流入的热钱,如通过高报出口、低报进口,或者提前收汇、延时付汇,甚至通过编造虚假贸易合同;二是外资以FDI的名义进入,然后将资本金结汇,不用于生产性投资,转而投入股市或房地产市场;三是通过包括外债、短期外债、地下钱庄、贸易信贷、捐赠等方式进入;四是来自居民的自由换汇(额度每年5万美元)、香港电汇和直接带现金入境。

  热钱对一国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危害是有前车之鉴的。同样,热钱流入中国也对我国的宏观经济造成诸多影响。这些热钱大规模流入,导致外汇储备累积,加剧了流动性过剩,造成通胀压力和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中国社科院的金融专家指出,热钱进入时并不是非常可怕,如果集中撤出则会非常可怕,其结果是造成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投资者财富损失,同时,资产价格下跌会通过财富效应等影响消费和投资,对经济造成冲击。今年5月份的一份统计就曾披露,当时有6500亿热钱游历于中国境内,目标是处于低迷的中国股市和调控中的中国楼市,快进快出是这笔热钱的操作手法。

  为了防范热钱的大规模流入和非正常地突然撤出的冲击,我们目前可以做的是,首先,即使面临汇率超调的风险,仍然应该调整人民币的现有升值策略,打消投机者的单边升值预期。其次,应加强对资本流动、尤其是资本流出的管制,这具体包括:加强对外债的监控;加强对通过贸易和FDI渠道流入的热钱的识别和管理;加强对经常转移项目的管理,尤其是境外捐赠;加强对地下钱庄的打击以及收紧对中国内地居民和香港居民自由换汇的额度,等等。

  北京奥运对金融影响和经济的综合效应既吸引了全球财富的聚集,也让热钱滚滚进入中国。只要外界对人民币加速升值的预期仍在持续,热钱涌入中国的冲动就不会停止。值此敏感时期,充分认识到热钱突然撤出的危害性,十分必要。在当前情况下,必须采取各种手段,控制热钱的进一步流入,并及时出台必要的政策措施,未雨绸缪地防范热钱大规模撤出。(本报评论员商寅泉)

【编辑: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