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股民不应“只要我赚钱,哪管洪水滔天”
◆叶檀评论员
在全球与国内股市大涨之时,爆出吉林制药重组陷阱,一个商业价值不大的滨地钾肥,使业绩平平的吉林制药成为点石成金的金碗。
又一个银广厦出炉了?
吉林制药可谓“妖股”,从4月29日停牌至7月15日。7月16日,吉林制药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8.30元/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不超过90000万A股,用于购买青海省滨地钾肥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及冷湖滨地持有的大盐滩钾矿采矿权、土地使用权。此后该股天天涨停,直至7月22日再次因外界质疑而停牌。媒体的披露让庄家的如意算盘落空,所谓72亿的资产,可能只值800万元人民币。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滨地钾肥就是活写照。
如果没有横生的变数,定向增向、重组依计而行,滨地钾肥的大股东、与事先大批量购入的庄家将是最大的获益者。根据吉林制药的公告,拟通过定向增发置入72亿元钾肥资产。何茂雄和张兰玲夫妇全资拥有冷湖滨地,冷湖滨地持有的采矿权估价56亿元,而冷湖滨地持有滨地钾肥70%股权,滨地钾肥估价16亿元,何茂雄控制资产可以认购8.37亿股(拟增发9亿股),以7月21日吉林制药收盘价12.75元/股计,何茂雄身价已达106.72亿。而在股改之后,将庄家购入成本、融资成本等等全部计算在内,每股也不可能超过5元钱。
庄家在吉林制药如此缺乏羞耻感的炒作实在让人吃惊。资产重估中的溢价是中国资本的顽疾,常见的注入的房地产公司的资产高估,矿产资源的高估等等,这些例子俯拾皆是,笔者以前在分析武石油案例时也提到过资产高估之事,但高估到这么离谱非常少见。
有关政策不可谓不严密,重大资产重组审计、评估基准日评估机构所评估资产,这些中介机构必须依法对评估结果负责,出具相关文件。目前此次重组还需要完成以下事项,《储量核实报告》、《采矿权评估报告书》向国土资源部门备案,中国证监会核实本次交易等。面对市场的严辞质疑,有关监管部门必须以负责的态度认真核实。
现在事实还没有得到澄清,如果重组事件是严重破坏资本市场秩序的行为,有关方面有必要尽快介入调查,给各方一个交待。
令人心寒的是围绕这一事件各方的表现。
一系列离谱的资产高估现象确实存在,我们不得不怀疑,在许多评估溢价中,存在造假一条龙的现象。这让人想起会计师事务所一度存在的严重信用危机,一些事务所为上市公司造假推波助澜。在这些专业人士眼中,没有任何公德心,也没有专业的尊严,更不畏惧纸老虎式的轻微处罚。而只有“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意识。中介机构受雇于上市公司,之间的利益关系千丝万缕,难以割断。
更加令人痛心的是一些中小股民的表现,他们对于披露涉嫌造假的上市公司的媒体横加指责,颇有“只要我赚钱,哪管洪水滔天”的勇气。本来这些受害者应该站在维护自己利益的立场上,要求有关监管者介入调查并尽快公布结论,或者联合起来行使股东权利,要求上市公司给予明确的答复。但这些中小股民却由于长期受到毒化空气的熏陶,一心只想依仗庄家分些残羹,而全然不顾自己在这样的股市中,将处处危机四伏。
博弈还在继续,各种力量正在介入。如果围绕吉林制药的质疑属实,那么,我们只能为如此缺乏羞耻感、缺乏公德心的炒作市场慨叹,这种火山口的舞蹈,让人心惊肉跳。无耻的上市公司与庄家不受到严厉惩处,那么,资本市场必然劣币驱逐良币。
股改之后,人们寄希望于全流通明确市场估值,人们寄希望于澄清市场秩序,扫除恶劣庄家,获得公平的环境。管理层虽然严禁内幕交易,虽然对于并购重组出台重重规则,但真正的澄清必须落实在迅速而公平的调查、惩处上,而不是落实在纸面文件上。
真的不希望,蓝田股份、银广厦这样滑资本市场大稽之事,重现于当下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