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资者报】
商务部博弈出口退税调整
梁盛 张东红
投资者报(记者梁盛 张东红)近日,关于纺织行业出口退税即将上调的传言被各大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传言甚至细化到了“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可能上调2%,提高至13%;服装出口退税率上调4%,提高至 15%,纺织品主要原料粘胶纤维从目前的5%上调至15%,最终结果将在7月下旬或8月初见分晓”。但时至今日,这个传言还未得到证实。《投资者报》记者就此事询问了发改委,财政部和商务部等各大部委,但都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
7月22日,商务部有关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透露:“关于出口退税率是否上调至今还没有确定。但是对于所有的出口退税政策,退回到以前的税率水平是不可能的了。因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一个大方向,就是调整结构。纺织行业要升级,不能总是处于这种加工贸易的地位。所以即使真的有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出台的话,也只是政策的微调。而不可能进行大的改变了。”
该人士指出,商务部的政策方向是,以后会对实行出口退税的商品的税号进行更加细化的划分,出口退税率会在更加细化的商品中进行微调,但是不会整个行业大范围地调整了。
政策走向逐渐明朗
去年年底,商务部就赶赴江浙一带,开始了对中小型纺织行业的调查。今年4月,又会同发改委和财政部等各大部委展开了一次更大规模的调查。听到最多的反应是: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新劳动法的执行、土地成本提高等一系列对纺织行业产生负面作用的政策都在去年密集出台了,国外又有次贷危机带来的需求减弱,这一切的因素综合起来让中小型纺织企业叫苦不迭。加上油、电价格上调,企业源头生产资料成本上升加剧,企业反应就更大了。
商务部的这次行业调查有一定的评断标准:首先,从总体上看,是否在纺织行业中就业和产能发生了大幅度的下滑;其次,要对出现问题的企业进行分类,是否所有的企业都出现了问题?那些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出口品牌、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和那种完全低端的加工企业是不是出现了分化?如果是后一种企业大面积死亡,而前一种企业没有遭受损失或者损失较小,都是正常和合理的,无需担心。
据上述人士透露,在调查中,大部分企业也认识到:退回去是没有出路的。大部分企业更加希望的是,不要把所有对纺织服装行业不利的政策在短期内同时出台。因为过于密集地出台这类政策,再加上国际环境的恶化,对企业来说压力就太大了。更多的要求是:第一,政策出台不要太密集;第二,国内政策出台和国际上的不利环境不要相撞,以免形成内外夹击之势;第三,在企业认识到经济结构转型是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出台一项政策就需要稳定一段时间,以保证企业有一个缓冲期。
所以,近期国家在各项政策上都有微调,比如利率、准备金率都没有再调高,人民币升值也开始放缓,就是出于对企业有所放松的考虑。今后一段时间,不太可能再出台让企业资金更趋紧张的政策。工作重心转移到保证企业顺利消化压力上。
该人士指出,现在商务部还没有提出要上调出口退税率。主要是因为形势还不十分明确:首先是外部环境——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有没有结束、全球经济放缓程度有多大、越南等周边国家的经济危机影响有多大等还不明确;其次,全球性的通货膨胀是否会继续;第三,在政策不再继续从紧的情况下,从整体上看企业是否能逐步地消化这些压力。如果这些因素都能稳定,那么上调出口退税率的可能性也就为零了。
调整出口退税率影响不大
2008年以来,由于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和外需减少等因素的影响,行业利润率更是大幅骤减。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在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目前全行业三分之二的企业实际利润率只有0.62%。
而今年7月以来,中央领导对房企进行了密集调研。7月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赴江苏、上海,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赴广东,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赴山东,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赴温州等相继展开调研。
温家宝在调研期间指出:一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把握好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和力度,保持经济在较长时间平稳较快发展,避免出现大的起落,此外还同时强调了通货膨胀问题。随后,媒体掀起了“纺织行业即将上调出口退税率”的热潮,业内一片哗然。但《投资者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企业对“出口退税上调政策”仍然抱着观望的态度。
有“中国布衣之镇”美称的浙江省海宁市许村镇是个中小型纺织企业集中的地区,镇长袁杰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仅仅是上调2个百分点,对企业影响并不大。因为仅对出口退税率提高,对利润的贡献或许只有零点几个百分点,倒闭的企业还是会倒闭,能活下去的还是能活下去。”
杭州萧山凤凰纺织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石成匡也对《投资者报》记者说:“对企业来说,增加了退税总是好的。但是面对人民币升值、财务成本上升等因素,仅上调2个百分点太少了。”他表示,今年以来,银根收紧,财务成本上升10%到15%以上。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使原料的成本增加10%至20%。而新劳动法的实施,使得劳动力成本上升30%左右,因此,总体上成本上升15%到20%。而这些上涨,仅靠出口退税2%的上涨,显然是不够的。如果以前 企业的利润是30%,那么现在只有10%左右。“如果利润低于10%,则没有什么好做的了。” 石成匡无奈地说,“现在的办法是,希望下半年客户能够承担15%左右,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如果没法提价的话,那么能不做的就不做了,可做可不做的,也不做了。现在的方式,是小批量,多批次生产,以减少风险。”
粗略计算一下,即使按照最保守的算法,纺织服装都只上调两个百分点,上调至13%,仅仅2007年后5个月,国家要退还给企业的税额为80亿元,2009年全年国家要退还的税额达到190亿元。而且这些退还的税款有些并不是可以完全算到企业头上的。因为对于很多没有议价能力的中小企业来说,一旦出口退税率提高了,买家又会要求降低商品单价。这样,国家退还给企业的税款等于变相补贴了外国人。
广发证券纺织服装行业分析师刘伟军总结说:“出口退税上调充其量对企业来说,只能起到一个短期的作用,人民币升值和成本上涨才是压在企业头上最根本的重负。”
第一要求是稳定汇率
很多业内人士都表示:造成这次纺织服装行业的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升值太快。因此,即使出口退税率上调了2到4个百分点,也不能对纺织企业的亏损产生多大的弥补作用。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已经达到了16%,今年以来就升值了7%。仅升值一项就让很多企业陷入亏损。
银河证券服装行业的分析师马莉告诉《投资者报》记者:“现在汇率对纺织业来说是最大的负面影响,出口退税反而是一个小事情。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太大了,如果企业的价格提高幅度赶不上人民币升值幅度的话,就等于企业的价格变相降低了很多。”
今年的情况比往年更糟。去年中国的周边国家,如印度、越南等国货币兑美元都是升值的。而今年都是贬值的,只有人民币是升值的。企业面临的压力就更大了。
许村镇的镇长袁洁给我们算了笔账:原来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在8点几,再加上出口退税,有9元多,而现在即使加上出口退税,也只有7元左右,相差2.5元以上。这对企业的影响很大。今年以来,许村镇家纺企业的生产严重萎缩。现在已经到了不增长的地步。而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使得现在企业观望状态比较多,订单不敢接。即使现在汇率有所稳定,或者是出台出口退税政策,那么也有一个过程,不可能马上显现。只有确认币值稳定的时候,企业才会加大生产。”
人民币升值太快造成的另一个隐患就是,企业不敢接单子了,因为接了单子可能不但赚不到钱,还可能赔钱。浙江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郭毅对《投资者报》记者说:“国内外贸企业的出口订单不敢接,最重要的因素还在于人民币升值。如果接了单,生产需要一个周期,一般在3个月左右。而3个月后等产品生产完,人民币升值的幅度,把利润全都抹去了。”
除稳定汇率外,提供信贷支持也是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得力措施。上周,温家宝总理在广州调研时说:“广东省的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比较发达。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比较多。要从信贷、财税、产业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特别是支持和培育一批具有成长潜力的科技型的中小企业。”
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赞成这项措施。他说:“假如信贷不放松,这些中小企业可能去民间融资,要不就相互拆借,成本很高。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害的经营环境。所以,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还应积极支持。”
产业整合必由之路
据商务部参加调研的人士透露:在调查中,很多纺企都认识到,这次困境是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时,必然产生的阵痛。企业要做的是努力优化企业的产业结构来适应这种转变。
国金证券纺织行业资深分析师张斌也持有相同的观点,他说:“现在上调出口退税还为时过早。现在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纺织行业进行整合,去除过剩的产能。”他认为,国家利用宏观调控手段,保护好的企业,使不好的企业在优胜劣汰中消除。现在行业利润率下降,但上市公司和大企业还在盈利,死掉的都是盈利能力差的小企业。从历史来看,纺织服装行业一直在向劳动力成本更廉价的地方转移。以前从沿海往内地转移,而现在很可能是从国内往国外转移的过程。其间,好的企业转型了,差的企业死掉了。
广发证券纺织行业分析师刘伟军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不论实行出口退税还是稳定汇率的政策,纺织业如果一直打价格战,仅制造低技术含量的产品是不行的。像日本、意大利等国的纺织企业也面临过同样的问题,他们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企业转型。”
但刘伟军也表示了担心,中国纺织行业的产业链是世界上最完备的,因此转移时间会更长、难度会更大,死掉的企业也会更多。而且即便是往外转移,承接的地区企业也有一个逐步成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