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所学专业女生扎堆 4年后她们遭遇就业寒流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8-07-31 13:12:13

  四年前,许多考入大学的女生为自己能学当时热门的新闻、法律等专业而自豪,而这些专业也是女生扎堆。四年后,这些女大学生毕业了,她们的就业状况却并不乐观,有不少人至今还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一个专业84名毕业生中

  女生占到68名

  记者近日做了一个调查,发现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173名应届毕业生中,女生122名,占70.5%;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法律与传媒分院新闻专业84名应届毕业生中,女生68名,占81%。综合起来,两校新闻专业应届毕业生中,女生占到了73.9%。另外,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法律专业143名应届毕业生中,女生有91名,占63.6%。记者了解到,新闻、法律等专业女生扎堆现象不仅宁波有,在全国也大同小异。资料显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03级约150名学生中,女生占110名左右。

  此外,外语、师范类学校女生比例高的现象更加严重。有统计资料显示,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女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68%左右,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这一比例更是高达75%。在湖州师范学院教科学院小学教育专业读大一的一名学生告诉记者,她所在的班上共有50名学生,其中46名是女生,整个班级就如同“女儿国”一样。

  找到专业对口工作的

  反而多是男生

  与此同时,记者对我市几所高校的新闻、法律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进行了调查,从中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现象:由于女生多,女生就业也难,多数人从事的工作和专业不对口。

  刚从我市一所高校新闻学专业毕业的女生小赵告诉记者,4年前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她的父母了解过当时新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行情,当时约有一半毕业生能进入媒体工作,剩下的大部分进了一些企业报或广告公司,于是就报了新闻学专业。没想到自己今年毕业时,行情已经变了,媒体对新闻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大大减少,宁波媒体发布的招聘信息,要么是要研究生以上学历,要么是要有工作经验。毕业后,小赵在家呆了几天,后来应聘到一家期货公司做了业务员。

  据了解,小赵所在的班上有17名男生、34名女生,如今,除了一名同学还未找到工作外,其他同学都已就业,但进入媒体工作的只有3人,都是男生。大多数女生都做了业务员和文员,和所学专业关系不大。

  此外,我市一所大学法律专业有一个应届毕业班,女生25名,男生11名。毕业一个月后,虽然大家都找到了工作,但是工作与专业对口的学生只有约14%,而且多半是男生。而女生现在大多从事的是公司文秘和人力资源等工作。

  “女性出差不方便”

  成了她被拒的理由

  我市一所大学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小洪告诉记者,从年初开始,只要宁波有人才交流会,她都会去求职,但很多次都因为自己是女生而遭拒。有一次她参加了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一次大型招聘会,看到一家保险公司要招一名法务人员,便排了半个小时长队,把精心制作的简历递给招聘人员。招聘人员连简历都没看,直接说:“我们倾向于男性,因为法务工作经常要到外地了解案情,出差频率高,女性不适合。”之后,她应聘过很多企业的法务职位,对方都以同样的理由拒绝了她,虽然她多次强调自己很喜欢出差,但还是没法改变招聘人员的观念。

  前不久,小洪再一次去应聘一家企业的法务职位,招聘人员见她成绩很好,便表示可以录用她,但不是做法务,而是做文员。最后,她接受了这份与自己所学专业没多大关系的工作。

  用人单位要改变

  男女有别的观念

  一家企业的办公室主任刘先生告诉记者,尽管学法律专业的大多数是女生,但单位今年招一名法律专业毕业生,就决定只招男生。刘先生说,前些年,法律、外语、中文等专业的毕业生很紧俏,单位在招人时不论男女,由于学这些文科专业的女生特别多,所在部门招来的全是女生。有一年,两名女职工一起休产假,单位里的部分工作就被耽搁了一段时间。但现在,法律、外语、中文等专业毕业生大大过剩,单位有挑选的余地了,就决定只招男生,想将以前女性过多的局面平衡过来。刘先生坦言,如果要在一名水平特别高的女生和一名水平特别低的男生间选择,单位还是会选择水平高的女生,但如果两者水平差不多或男生水平只比女生稍差,就会选男生。

  据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传播系主任王声平副教授介绍,高校部分专业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由来已久,这两年有不断加剧的趋势。今年万里学院新闻系毕业班的女生扎堆现象,已经大大增加了女生找工作的难度。他建议今后女生在报考专业时,要考虑一下该专业学生以往性别比例的情况。

  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复旦大学新闻学博士后夏雨禾认为,学文科专业的女生多,学理科专业的男生多,这在我国由来已久,属于正常现象,只是现在部分文科专业的女生比例过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生的就业。女生就业难的另一个原因,是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有意无意地对女性有歧视,总觉得她们无法适应艰苦的工作环境。而事实上,很多女大学生在工作后干得非常出色,在我国新闻界、法律界,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知名人物。夏雨禾呼吁,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要多看看大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少关注大学生的性别。(记者 杨静雅

【编辑: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