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发“红包”事件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在昨日东莞举行的学习实践活动新闻发布会上,东莞市有关负责人表示,“红包”的资金来源于东莞市财政增收的部分。
“红包”来自财政哪部分?东莞派“红包”是4月份提出的,其时东莞2008年度的财政预算已经通过东莞人大的审议,预算中并无临时生活补贴这一项支出。那么这由东莞市财政直接下拨的过亿元“红包”来自财政的哪一部分呢?尚未经过人大代表大会审议的这一项支出又是否违反了公共财政的使用原则呢?
东莞市财政局局长詹文光表示,临时生活补贴的支出对东莞来说还不算很大的数目,东莞是用财政增收的部分进行补贴。他解释,根据有关法规,财政预算需经过人代会讨论通过的。在整个预算过程中,如果发生变更或调整,还要通过人代会审核。但是如果整个财政收支发生了增收,对于增收部分,只要不超过某个比例,市政府可以先做决定,但是追加的支出要报人大。
究竟有多少人能领“红包”?根据东莞市发布的消息,目前东莞现在上报了17个镇街,已经为15个镇的户籍困难人口发放了临时生活补贴共1.6多亿元,还有两个镇街数字还在核实当中,尚有17个镇街的困难人口未领到这1000元补贴。那么最终会有多少人领到“红包”?詹文光表示,最后的数据不能预计,余下的镇街的低保边缘户的核定工作仍在进行中。“我们是根据政策来做的,这样才公平公正,符合条件的都给”。
发“红包”举措能否制度化?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日前在全市领导干部会上要求镇村干部做好统计工作,接下来要对当地困难群众进行造册。那是不是意味着千元临时补贴会形成一种制度?
东莞市民政局局长杜度对此表示,东莞自1997年开始实行低保制度,到今年已经第四次对低保标准进行调整。从1997年的210元到今年的400元,已经提高了近一倍。这说明,低保问题早已纳入机制来落实。
詹文光则表示,今后关注民生的态度是不会变的,临时生活补贴不能简单地说制度化,但市委市政府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出台更加有效的政策。(记者李志坚、何春辉、易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