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宇 单玉紫枫 冯 瑄
企业点题
引进人才,是企业迅速积聚人才的主要渠道。但是求才若渴的宁波民营企业经常会面临人才“引不进、用不好、留不住”的尴尬。
破解实招
日前,宁波东方集团公司向18位专家颁发了聘书。这些专家来自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其中包括两位院士。
“他们的研究领域都不一样,从材料研发,到生产工艺,到测试维护都有。”东方集团总裁夏崇耀说,公司几乎把国内海底电缆方面的专家“一网打尽”。
夏崇耀太清楚了,没有这些专家,公司的“220千伏及以下光电复合海底电缆、海底交联电缆及生产装备开发”项目根本无法实施。因为涉及中国海洋经济的开发和国防安全,东方集团的这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首批科技支撑计划,此前,220千伏的海底电缆全部依赖进口。
面对这个项目,东方集团最担心的是人才。“以前上110千伏项目时,我们基本上依靠公司内部的人才储备。但是220千伏项目的技术要求不可同日而语。”夏崇耀说。
人才必须引进。但是怎么引?开出别墅豪车的天价把专家们吸引过来?企业付出不菲的代价倒在其次,关键是顶级专家肯来吗?或是碰到技术难题时,临时把专家们召集起来会诊?这样的会诊能起到真正的效果吗?
引人不如引智。夏崇耀思来想去,想到了一招:柔性引才,不求所有,但求为我所用。出乎意料的是,夏崇耀拿着这个项目在北京、上海跑了一圈,竟吸引了一批各个相关领域的专家。
“这个项目太好了,挑战世界尖端技术,又是国防建设的重要产品,还有替代进口的巨大市场潜力。”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崇祺教授在受聘仪式上的一番话,道出了专家们的共同心声。
18位专家,加上东方集团的自有人才,组成了一个“超豪华阵容”的研发团队。人才瓶颈打通了,夏崇耀心头的巨石也落了地。
“三年内,这个项目的研发将投入1亿元。我们还将继续投入5亿元,打造国际先进的海底电缆生产基地。”夏崇耀说,这里面包括建立国家级海底电缆研究中心,并争取起草220千伏海底电缆的国际标准。
专家点评
人才的柔性引进,具有智能共享、知识为社会服务、产学研共同提高的特点。对于企业来说,引进人才并不是目的,引才的目的是引智,是引进外脑为我所用。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不一定付不起“别墅豪车”的引才代价,但是不惜代价把人才“刚性引进”,他们会不会“水土不服”?引进以后能不能“人尽其用”?东方集团以富有挑战性的研发项目为载体,柔性引进人才,组成一个看似松散实则有效的研发团队。这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智方式,值得广大民营企业借鉴。(宁波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 任春晓教授)
本报和市经委联合开通的宁波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咨询平台继续接受企业咨询和点题。电话咨询87188718、87685129,网络咨询www.87188718.com,短信咨询106575257487188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