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马新异抱着妈妈在月湖边练走路。记者 王增芳 摄
当炎炎烈日收尽最后一抹余辉,吃过晚饭的居民开始从大街小巷来到月湖公园纳凉散步。
这时,一位年过半百的儿子从背后双手抱住白发苍苍的妈妈,沿着公园的小路,吃力地一步一步向前走着,身后跟着推着轮椅的保姆。
“这儿子真好,每天抱着他妈妈来练走路,这样好的儿子难找啊!”旁边一位散步的大妈在自言自语地感叹。
昨天傍晚6点多,偶尔在公园散步的记者亲眼看到了这样感人的一幕。
路人投来敬佩目光
记者被眼前的情景感动了,一直在背后跟着这对深情的母子。看上去老人身体不好,身上挂了个尿袋一样的东西,走两步嘴里直叫唤,像是想停下来到路边休息。儿子一面抱着妈妈继续走,一面在妈妈耳边小声鼓励着:“再坚持一下,多走走身体就好了。”“你会走了就不用我抱了。”这时再看儿子,已是满脸汗珠。
他们从公园南边过来,绕着公园走了一大圈后,到了湖边的亭子边,母子俩停了下来,只见儿子小心地把妈妈扶上轮椅让她坐好,然后轻轻地盖上毯子,和保姆一起把轮椅推进亭子里。这时再看儿子的衬衫,已经全部被汗水湿透。一路过去,散步的行人无不投来敬佩的目光。
老人住院已有一年
趁着母子俩休息的机会,记者和他们聊了起来,原来这位被抱的老人叫谢宗韫,今年89岁。儿子叫马新异,今年54岁。马新异告诉记者,他以前是塑料厂工人,7年前工厂改制下岗在家。20年前离异,当时8岁的女儿跟了妻子,他就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4年前父亲去世。
以前老人身体还好,生活能自理。去年8月,老人上厕所时摔了一跤,幸好发现及时,把她送到了医院,但行走发生了困难。这以后,老人一直住在医院里,儿子也一直陪在身边。因为要回家做饭,忙不过来,请了个保姆来帮忙。
“医生说只要不太累,运动一下对身体有好处。刚开始我扶着她在床边走,好一点了就在病房走廊里走。从上个月开始每天晚上推她到月湖边走走,这样能呼吸新鲜空气,心情好,恢复也更快。”马新异说现在他和妈妈已经能绕着月湖公园走大半圈了。别看老人个子不高,体重也有50多公斤,走的时候马新异至少要承受母亲一半的重量。怕保姆力气不够大摔着老人,马新异坚持每天自己抱着妈妈走。
同室病友交口称赞
昨天晚上,记者来到谢宗韫老人住院的市第一医院。第一医院干部病房的王医生说,老人患的是多发性脑梗塞、混合性痴呆、高血压、尿路感染,对于脑梗塞的病人来说,康复锻炼很重要,经常被动或主动运动有利于病人身体机能的恢复。
老人同病房的病友一提起马新异,都交口称赞。同病房的章女士告诉记者,老人的儿子每天晚上都搭张小床睡在母亲病床边,一晚上要起来好几次,每次起床都小声地问她要不要喝水,要不要小便。老人睡的时间少,早上5点多就起床,这时候马新异也起床给老人洗脸、擦身,然后为老人按摩身体。喂饭以后,还抱妈妈起来走一走。“他对妈妈特别温柔,我们常常开玩笑,说一个是宝贝妈妈,一个是宝贝儿子。”
“这样的儿子打着灯笼也难找,老人的头发都是他给理的,每次给他妈妈擦洗,洗完了还擦甘油,特别细心。”老人同病房的王女士一直记着一个感人的细节,老人一日三餐都吃流质,每次都是马新异来喂。因为咀嚼功能不好,吃饭的时候食物很容易从嘴边流出来,这时候常看到马新异把母亲嘴边流出的食物用勺子一刮,顺手送进自己嘴里,一点不嫌弃,一边还说:“妈你营养好,我也跟着吃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