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视点报主笔桑燕
持续至今的企业“倒闭潮”一浪高过一浪,与2007年底起端比较,势头有增无减。
不仅有“广东倒闭企业近万家”的说法,而且企业由于经营困顿骤然停业倒闭的案例开始在上海、江苏、浙江等地上演。半停产、停产、倒闭开始成为长三角企业面临的窘境。
据媒体报道,近期,产业升级良好的浙江开始频现企业“异常倒闭”、老板“跑路”的现象。并且大多是企业主逃跑后,欠下大量的薪金、货款和银行债务。
而现实中,这已不仅是东南沿海地区的现象。企业破产潮正从南往北袭来,蔓延整个中国。2008年甚至被人称为中小企业“保命年”。
小企业生存难、融资难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近期时间,中央决策层密集调研江苏、上海、广东、浙江、山东等沿海省市的企业。
此前银监会人士透露,银监会近期也正组织五六个工作组奔赴江苏、浙江、山东三地调研小企业的生存状态。
中央决策层如此高规格、高密度的视察调研经济领域,也是建国以来极不寻常的举动。
究竟是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使然,还是国内外因素造成的中小企业生态环境“污染”?它们如何才能度过这场劫难?
已倒下的、仍坚持着的中小企业们都需要一个答案。
河南的中小企业生存境况如何?
《经济视点报》记者调查了河南多家中小企业、相关政府部门以及企业研究专家,以期为读者展现出河南中小企业生存全景,并试图找到河南中小企业“痛苦生存”的解决之道。
本期,《经济视点报》推出“中小企业·逆境拯救行动”第一辑——《生产是一种痛苦》,本报将陆续推出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主稿
新劳动法实施、银根紧缩、人民币大幅升值只是引发中小企业“倒闭潮”的导火索,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深蒂固。
目前,中小企业如何生存下去是第一位的。
食品企业,煎熬中坚持;纺织服装企业,出口受挫……甚至正常生产因毫无利润可言,而成为企业无法言表的痛苦。
相关政府部门如何承担“救死扶伤”的职责?
倒下,抑或痛苦坚守
中小企业“倒闭潮”势头有增无减,正从南往北袭来,蔓延整个中国。
倒下的企业很痛苦,但尚在坚持的企业却需要忍受更大的痛苦。
这究竟是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使然,还是国内外因素造成的中小企业生态环境“污染”?它们如何才能度过这场劫难?
已倒下的、仍坚持着的中小企业们都需要一个答案。
□经济视点报主笔桑 燕
7月21日,由河南省委、省政府主导,河南省中小企业局组织的5个调研小组分赴洛阳、漯河等省辖市,此行的任务是调研河南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及对策。
此次对中小企业调研规模之大、覆盖之全史无前例。这里有一个大背景:7月3日至8日的6天时间里,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等中央高层领导分别到江苏、上海、广东、浙江、山东等五省市调研。与此同时,商务部、国税总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也全面行动起来。
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凸显中小企业生存危机的严重性。
中小企业“死亡潮”
从2007年底持续至今的企业“倒闭潮”一浪高过一浪,势头有增无减。
不仅有“广东倒闭企业近万家”的说法,而且企业由于经营困顿骤然停业倒闭的案例开始在上海、江苏、浙江等地上演。半停产、停产、倒闭,也开始成为长三角企业面临的窘境。
据媒体报道,近期,产业升级良好的浙江开始频现企业“异常倒闭”、老板“跑路”的现象。并且大多是企业主逃跑后,欠下大量的薪金、货款和银行债务。
据德意志银行考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后公布的报告预测,今年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生产低端产品的中小型出口企业将有两成倒闭。
而现实中,这已不仅是东南沿海地区的现象。企业破产潮正从南往北袭来,蔓延整个中国。2008年甚至被人称为中小企业“保命年”。
2008年初,位于河南省遂平县的中国最大塑料袋厂——华强塑胶有限公司的倒闭,引起全国关注。7月14日,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发布的河南省2008年上半年服装出口的分析报告显示,河南服装出口在连续17年的持续增长后,首次出现全面下滑。
出口增幅下滑的背后,是企业面临生存压力的考验。
班钰是一名从事纺织机械配件销售的业务员,从2007年底至今,她的业务量大幅下滑。“订单减少,并且回款困难。”她说。配件订单减少的原因是纺织企业生存艰难。“企业资金困难,三角债增多,大量企业减产或停产。”她的客户中,一些原计划扩大规模的企业,买来的新设备被搁置一边,并不安装。“以前规模很大的纺织企业,现在都停产了。”她介绍。由于纺织行业的影响,班钰所在纺织机械配件公司也每况愈下,她熟悉的同行们纷纷转行,她也开始考虑转行问题。
“河南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利润一般不超过5%,大部分在3%左右,在贸易壁垒和次贷危机的冲击下,微薄的利润也再次面临缩水的危机,小企业只能在夹缝中生存。”河南省纺织行业办公室主任李国松说。
纺织行业的境遇只是整个出口行业的一个缩影。而曾经经营状况良好的河南陶瓷出口业,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就急转直下,半数企业面临着亏损甚至停产的困局。
与内资企业纷纷倒闭、破产同步进行的是,外资企业纷纷逃离。
2007年底,山东青岛上百家韩资企业卷款裸逃,撂下一地的债务白条和成千上万不知所措的中国工人。
近日,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进行的一项调查也显示,珠三角20%的受访港商计划关闭工厂或放弃生产业务,据此可推算出珠三角有数以千计的港资企业将会倒闭。
三大政策成导火索
造成企业这道“生死劫”的是2008年春节前后相继出台的三大政策。
其一是使国内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的新《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企业用人的风险和成本加大,过去把靠廉价劳动力当作竞争优势的企业遭到重创。
“企业升级没完成,竞争力没有实现,突然切断廉价劳动力的优势,犹如从高空坠下。”金策管理咨询中国有限公司首席顾问陈光明教授形容。
二是由于国内宏观调控,银根紧缩。国家不断提高银行准备金率,压缩贷款规模,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造成大量中小企业因资金短缺陷入经营困境。
三是人民币大幅升值。从2005年7月21日开始,三年来人民币升值了21%。这直接造成了出口企业的生死劫。原本的利润在汇率变动被抵消得干干净净,甚至成为负数。一些企业以“接单的时候还有利润,交货结账时则成了亏本生意”反映人民币升值的速度。无法消化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剩下唯一的渠道,一个是产业的转型,或者产业的外迁,达不到转型实力、又不想外迁的企业只有选择倒闭。
在国内环境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以国际石油为主造成的原材料价格上涨更是雪上加霜。
“这些仅仅是导火索,激化了矛盾。”陈光明认为。
矛盾根深蒂固
“太迟了。”对于全国对中小企业轰轰烈烈地调研,陈光明说。他曾是河南财经学院的教授,后创办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咨询公司。同时,也是此次河南省组织的中小企业调研团成员。
“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深蒂固。”在他眼里,与政府支持的国企相比,大多属于民企的中小企业没有依靠,没有资源,在法律不健全、体制改革不彻底的背景下,一些灰色地带让民营企业如履薄冰。
与广受地方政府欢迎的外资企业相比,内资企业的中小企业远远没有他们受到的待遇。以税收政策为例。2008年之前,内资企业一直在缴纳着33%的高税率,而外资生产企业一般为24%或15%。直到《企业所得税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才把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税率统一为25%。
融资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另一重大门槛。
中国的融资渠道较少,风险投资不发达,债券市场不完善,上市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中国上市门槛较高,一般企业达不到上市标准。计划的创业板也迟迟未出。一些中小企业对上市可望不可求。
另外,国家对民间借贷控制较严,一不小心,就成为非法集资。对于企业来说,只剩下银行贷款,这是大多数企业融资的门路。但是,由于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财务制度不健全、可供抵押的有效资产不足、担保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其银行贷款也较为困难。
2007年底,由于河南省许昌市骆驼鞋业经营困局影响,引发了当地永兴铜材集团有限公司等一连串企业的经营危机,使当地宏伟实业集团、宏腾实业公司等数十家企业被诉至法庭。
几乎是如出一辙,2008年,位于漯河的河南汇通食品有限公司的经营危机同样源于担保链,并且同样在多家企业间传导。幸得当地政府出手相救,才未造成恶劣影响。
“蜘蛛网一样的担保链虽然有其弊端和风险,但这是中小企业们不得已的选择。”一位企业家向记者坦露心声。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可见一斑。
“即使没有新《劳动合同法》,没有人民币升值,现实中的民营企业也已经被挤得无处可藏。矛盾迟早都会暴发出来,只是早晚而已。”陈光明说。
【访谈】
“忧心如焚,急寻对策”
——专访河南中小企业服务局局长李新杰
□经济视点报记者李 婷
在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需求减弱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四把大刀”和货币供应紧缩的“刀砍绳束”下,沿海等地不少中小企业再也承受不起。
目前,“经营和生存状况堪忧”的中小企业先是萎缩,再是半停产,直到最后的倒闭停产,一股“倒闭风潮”正愈演愈烈,不仅波及内陆多个行业领域,也冲击着国内的各个区域经济,中原市场也不例外。
当前,河南中小企业面临着哪些困难与窘迫呢?怎样才能摆脱这些困境呢?中小企业的突围方向在哪里?为此,7月18日,《经济视点报》记者对河南省中小企业服务局局长李新杰进行了专访。
救死扶伤
经济视点报:人民币升值给河南中小型出口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受影响最明显的是哪些行业?
李新杰:2008年,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特别困难,受到国际及国内多方因素的影响,可谓是在风雨中求生存。人民币升值对河南一些出口企业是灾难性、致命的打击。
6月6日,我曾到平顶山鲁山县调研服装加工企业,一家制衣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向我们反映情况:服装出口企业是在亏本做出口,交了货却拿不到钱,美国的中间商因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无法将货变现。
没有足额的资金,企业无法支付生产成本、偿还银行贷款,将次贷风险转嫁到中国中小企业身上,这是美国人请客吃饭,中国人埋单。
这种情况在传统的服装、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反应比较明显。我省多是资源型的出口产品,纺织行业的境遇只是整个出口行业的一个缩影。除此之外,稀有金属制品出口企业、食品出口企业也遭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冲击。
经济视点报:有人认为这次沿海中小企业的规模性倒闭风潮是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必然,是正常现象,没有必要进行政策解救。请问,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李新杰:我不同意这种观点,这种提法是极端不负责任的。(激动)
当前,我们急需要做的是救企业,而不能因为(企业)得了重病,置之不理,放弃治疗。
每一位患者的生命都是平等。医生的责任是要全心抢救、针对症结治疗,因为救死扶伤是他们的本职。将其称为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不负责任的。
经济视点报:如今,倒闭风潮的连锁反应在向内陆蔓延,我们得知河南的中小企业也正在遭遇着折磨。请问,你将给河南中小企业开出哪些处方?
李新杰:在中小企业倒闭风潮中,河南的中小企业将会受影响,但受损程度、时间早晚不尽相同,需要经过调查获悉行业的具体情况。
现在,省中小企业局已组成5个调研组,由局领导带队到市、县、企业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
为了找准企业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措施,这次调研,我们专门邀请了省内经济学专家参与调查研究。要通过调研,摸清河南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生存现状,找准影响发展的症结,为企业“问诊把脉”,研究制订“管用、能用、好用”的“药方”。
百日局长
经济视点报:从河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履新为河南省中小企业局的“掌舵人”,你认为自己最大突破是什么?
李新杰:从社会科学跨足到经济领域,我面临着学术和角色的转换。3月26日,我到中小企业局报到,正式成为其中一员。
转换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在这近4个月的时间,我是一面了解工业经济情况,一面学习各省先进的经济指导思路“拿为我用”。
2002年,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此后,河南周边各省也陆续出台了适应本省情况的地方法。
法律先行可以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去年12月3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对《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草案)》(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进行了一审。今年,我局把制定《实施办法》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5月31日,河南省第十一届人大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将于8月1日正式实施。
《实施办法》的出台不仅是法律层面的突破,也为中小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提供了方法。如设立中小企业专项使用资金、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制定信用担保机构监管办法等。
经济视点报:正如你所说,《实施办法》的颁布实施为中小企业和中小企业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经济保障。请问,专项资金设立后,将怎么使用?
李新杰:《实施办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等服务体系建设、中小企业贴息和扶持重点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目前,我们正在会同省财政厅制定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一分钱掰成两半用”,提高资金使用率,发挥专项资金功能,确保资金的使用价值。
融资探路
经济视点报: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的整体情况如何?
李新杰:截止目前,河南省中小企业及个体私人经济组织的户数达到246万,其经济总量占河南GDP的59%。近3年对河南GDP、工业增加值和安置就业的贡献率均达到70%以上。中小企业创造这么多到财富和价值,与省内各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不能仅靠银行贷款,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其中一条重要措施,就是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今年上半年,全省担保机构新增38家,达到228家,注册资本金已达63.3亿元。但是,省内超亿元注册资金的大型担保企业数量较少,大多数是3000万元左右注册资金的中小型担保公司。
小规模的担保公司只能解决小额流动资金的问题,难以满足一些中型企业的贷款融资需求,存在市场盲点。今后,在大力发展的同时,我们还要重点扶持一些大型担保公司,构建为大、中、小企业服务的信用担保和再担保体系,增强服务能力。
经济视点报:提高融资服务能力,就要创新服务新产品。请问,河南省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做出了哪些创新?
李新杰: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我们努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创新融资产品和服务方式,在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集合贷款、集合短期融资券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目前正在有计划的向前推进,力争有所突破。
【纵深】
求生之门尚待开启
□经济视点报记者李 婷
“我现在恐怕很难将全部心思放在贸易洽谈上。”7月18日,郑州一家外向型民营企业的孙老板在收到第五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邀请函时,连忙追问参会融资机构的名单。
对他来说,目前,企业的生存是第一位的。
“融资难题已经困扰了我们很久,当前沿海中小企业的出逃、倒闭令我们心跳加速。随着利率和汇率的变化,倒闭的风潮反而有放大的趋势,这轮冲击波将给我们造成怎样的伤害?”他忧心忡忡。
孙老板的现状,在目前很有代表性。
原料牵动
“是放手一搏,还是稳中前行。”河南某中等规模钢材生产企业总经理刘建(化名)在考虑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该公司利润率水平来看,其2008年5月净利润率达到6.68%,比2007年度增长63.32%。
“这基本上是由销售价格上涨所贡献的。”刘建说,铁矿石、煤炭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将对钢铁行业的业绩增长产生较大压力,仅凭提高生产效率不足以改变窘境,生产行业只能把成本转嫁给下游企业。
据商务部发布的市场监测显示,5月份国内钢材平均价格为6186元/吨,较4月份上涨4.69%。
“我们主要经销商品是热卷板,自2007年至今,每吨价格从4000元上涨到5800元,增幅达31%。”他说,当前钢铁钢材价格的涨幅持续攀升,而出口下降、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等多种因素使得钢铁需求增速下降,在一冷一热中,我们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稍不留意则可能会粉身碎骨。
同样的艰难,不一样的表情。
“企业生产成本的继续增加,和人力成本一起,牢牢地套住了我们的脖子。”郑州东歌商贸有限公司胡元霞说,自2008年1月起,食用油月涨幅以10%加速上涨,终端产品也只能涨价与之呼应。
以该公司销售的饼干为例,2007年1月,每箱饼干的出厂价格为69元,截至2008年6月中旬,饼干出厂价格为83元/箱,出厂价格增加了17% 。
“河南既是座商贸城,又是产品批发集散地。由于商品销售成本的增加、批发门槛提高,部分小规模食品批发企业因无力完成订货及销售额度,将会被逐渐挤出中高端食品市场。”河南工业大学经贸学院经济学博士、教授任新平说。
“财神”惜贷
7月17日,在经三路与红专路交叉口的一家商业银行大厅里,刚从信贷处出来的河南某家置业公司的副总经理王远拿着公司的材料、房产证、企业购销合同、信用证等贷款手续又一次空手而归,这已经是他在一周内跑的第三家银行。
王远无可奈何地告诉记者,面对融资环境较为紧张的局面,手中虽有地产、房产等抵押物,但仍无法从银行“抠”出钱来。
“目前中小企业经营成本上升,融资需求扩大,可‘银根紧缩’政策使银行机构的总体信贷供给能力明显下降。”郑州市商业银行小企业(个人)信贷部副总经理苏颖说,这无形中加大了信贷供需矛盾。
“原来都是银行求企业,现在企业开始求银行了。”郑州一家商业银行零售部负责人坦言,从自身利益考虑,银行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在信用体系没有完全建立的条件下,中小企业贷款就意味着高风险。
银行信贷控制得比较严,不妨考虑其他借款途径。上述人士给王远支招,建议他到民间借贷的担保公司碰运气。
“按照现有担保利率将2000万的企业房产做抵押,贷款500万元,期限2个月。”然而,河南邦成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宁志平并没有被“诱惑”所动,委婉地拒绝了王远融资的期望。
“考虑到房地产业风险比较大,我们几乎没向该行业投放。”宁志平说,目前,中国正在经历经济周期调整,我们也要提搞风险意识,将企业的还款能力作为首位。
河南兴业担保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爱红介绍,担保公司的贷款对象多是郑州市的优势行业,如磨料磨具生产、印刷、钢材贸易、汽车销售、食品奶制品生产销售等。”
“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一些原本效益较好的中小企业经营面临困境甚至倒闭,无法偿还借贷资金,原本较为活跃的民间融资也蒙上了阴影。”宁志平坦言,“面对经济形势波动、政策调控敏感的行业,担保企业也只能亮红灯。”
生态变局
截至目前,河南省中小企业及个体私人经济组织的户数达到28万,其经济贡献总量占河南工业总产值的60%左右。然而,河南非公有制企业每年有2000亿元的融资需求,担保公司只做到了138亿元,份额不到10%,而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的总额,不到整个贷款率的1%。
河南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境况与其所发挥的作用不相匹配。
“当前我们的资金缺口十分严重,资金链断裂的危险也在加大。”河南安达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易大声疾呼要为嗷嗷待哺的中小企业融资找出路。
他说,公司生产的纺织品主要提供给深圳的3家外贸服装出口企业,“因为无利可图,企业不敢接国外订单,我们也是无米下炊,饥饿难耐。”
资金链断裂,让中小企业感受到死亡的恐惧。据浙江省《当前中小企业生存环境亟待改善》调查报告显示,浙江全省200多万家民企处境微妙,大量中小企业生存面临危机。温州市26个工业重镇中处于停工、半停工的中小企业有1486家,占全镇企业的6.3%。
“小型企业虽然在维持运营,但只能算是“保命”阶段。缺乏资金的注入,产品设计也缺乏创意,只有少量服装做出打板样品,其他的也只有订货看到实品。”一位刚从温州返郑的服装代理商刘鑫无奈地抱怨。
他介绍,去年这个时候与他直销代理的温州新华服装厂营业额大约是1000万元人民币左右,而现在的营业额缩水了一半。温州很多企业现在都在消极观望,希望相关优惠政策出台,如果当地的环境没有改善,将考虑向劳动力相对低廉的内地转移。”
“目前,东莞一家中等规模制鞋企业已经到河南选址,准备投资建厂。”河南省商务厅对外贸易处的工作人员说,作为省内第一批承接转移的项目,将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
“沿海民企资金链断裂,必然会波及上下游,也将会渗透到内地相关行业,资金将逐利适合生存的地区。”任新平说,从承接产业转移来讲,此轮风潮也给内陆市场提供一次发展契机。如果可以带动产业链条,将会改变现有的行业格局。
行业样本一
食品业:“煎熬”中坚持
2008年将是河南中小食品企业至关重要的一年,一部分企业很有可能倒下就起不来了,但对于整体增强河南食品企业的水平将会有很大好处。
□经济视点报记者李世顶
“生产每况愈下,要想好好地活下去,越来越难了。”7月20日,耿兵先再次向记者道出心中的煎熬。
耿兵先是郑州大海洋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海洋公司)的董事长,这是记者与他的第三次见面。
前两次谈的是他去外蒙投资考察和企业裁员减负的问题。虽然每次都在他的办公室,但话题却逐渐变得沉重,到了如今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敏感话题。
“如何生存已是当前全省中小食品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大海洋食品也不例外。”耿兵先端起平时最爱喝的红茶狠狠地咂了一口。
生产是一种痛苦
向生产要效益,这是任何一个老板都知道的。可是,目前,耿兵先对生产没有太多期望:“现在只上牛肉丸子一条生产线了,其他的产品项目都停了。”
据其介绍,进入2008年以来,由于新《劳动合同法》的全面实施,企业生产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成本骤增,大海洋公司较2007年的同比涨幅度更是达到60%以上,这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巨大压力。
另外,企业生产所用的原材料市场更是异常炙手可热,仅牛肉一项,就从最初的每斤9元上涨如今的14元,虽然比最高的价格峰值14.8元稍微回落了一点,可综合涨幅还是超过50%。而产品的终端市场价格却由于广大消费者的敏感反应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很难寻觅上涨空间,总计涨幅不超过15%。
“一进一出,我们所生产的食品已毫无利润可言。”耿兵先很无奈,话语中有种莫名的痛苦。
为了压缩生产成本,维持正常的生产运营,耿兵先最初选择了企业所经常选择的裁员增效。然而,即便如此,大海洋公司依旧没有能走出盈利困境。
“即便只有一条生产线,也不是满负荷生产,时断时续。”耿兵先摆摆手,生产没有利润,一旦市场积压还赔本,难啊。
坚持是为了希望
没有利润的生产在中小企业中蔓延,但是没有盈利的生产会有人做吗?
“明知道生产没有利润,但是市场不能丢啊,时断时续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好市场。”耿兵先对当前企业的惨淡经营选择了坚持,大家都不好过,挺过去了也就活了。
对此,河南省政府食品工业办公室新闻科科长周新宇7月18日表示:“2008年将是河南中小食品企业至关重要的一年,一部分企业很有可能倒下就起不来了,但对于整体增强河南食品企业的产品创新水平以及企业的管理水平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耿兵先和他的大海洋公司就是其中的先行者,虽然产品的生产线时断时续,但产品的研发队伍却时常加班加点,积极研发新产品,争取以新科技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坚持下去,挺过去,以期待更大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耿兵先已有了更进一步的打算。目前,他正在郑州市区内张罗大海洋食品的品牌形象店,为挺过去后的希望添砖加瓦。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的一位专家表示,目前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倒闭风潮某种程度上正冲击着中原中小企业,中小食品企业也不例外。
他建议,坚持下去,并把图谋产业升级提上日程,在不断恶化的生存环境中,针对那些不利因素提前作出预判,早早做好“过冬”的准备,在优胜劣汰的同时,努力坚挺下去,企业实力无疑会大大增强。
行业样本二
纺织服装业:出口受挫
□经济视点报记者贾玉丽
银根紧缩、劳动力成本上涨、出口退税下调……浙江、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已经显示出大规模转移的趋势。虽然河南希望抓住这次机会,迎接产业梯度转移。但是,在经济大环境下,本地企业仍然不可避免地感受到了些许震荡。
在连续17年的持续增长后,河南服装出口行业首次出现了全面下滑。
而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常务会长、秘书长李刚对目前的纺织服装业还比较乐观:“这些因素对河南纺织服装业影响并不太大,纺织服装出口的比例很小,服装企业每年从银行拿到的贷款不足10%,如果说影响,内销市场的竞争会更激烈。”
有所波及
7月19日,当《经济视点报》记者见到郑州若宇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志纯时,他正忙着解决若宇服装工业园建设中的事宜。紧邻着公司的两处产品展示店面也正在装修之中。
若宇显现的蓬勃发展势头和目前中小企业的窘迫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响,目前我还真的没有感受到,而且,我们公司正在扩大规模,往高端路线上走。”赵志纯笑着说。
2007年,若宇的产能是70万件,今年,赵志纯的目标是90万~100万件。于去年投入建设,占地1500平米的服装工业园一期工程也将于9月份投产。
认为出口走的是低端路线而坚持只做内销的赵志纯,对迫于压力出口企业转为内销,对内销市场的冲击,却并不担心:“转为内销,出口企业的转型也不容易,我们的市场营销网络已经很健全了。”
同时,赵志纯也认为在经济大环境下,企业不受到一些波及也是不可能的,比如石油、电价等成本的提高。
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李国松说,这种波及还是能在行业中显现的,比如纺织的上游劳动力及原材料在上涨,而纺织品却很难涨价,纺织企业的利润本来就不大,这样以来有的企业就消化不了,对小的企业冲击很大,而自主品牌企业则有可能借此机会增强实力。
出口受挫
虽然出口在河南整个纺织服装产量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但是,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还是对出口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2008年上半年,河南省出口服装量是1092批1290万件447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2.24%、15.24%、12.28%。
新乡市红叶服饰有限公司是具有自营进出口权的股份制企业。2006年以前,企业年出口服装100万套,而2007年只做了60万套。“今年更严重了,手里的很多订单都退了。”总经理向艳娟说。
和红叶有着8年合作关系的一德国客户,在今年5月将一份20万的订单转到了印度。红叶服饰所生产的多袋裤子每年都会有15万~16万条的订单,而从去年年底,这些订单也流向了印度。
“有着多年的合作关系,客户也不愿意转走,但是他们要求的和往年一样的价格,公司是没法接受的啊。”向艳娟有些心疼。
订单流失,产量收影响,红叶服饰开始转型,产品定位由中档服饰转向精品服饰。
抓住机遇
李刚认为,从整体上说,河南的纺织服装业受到的影响更多是间接的。东部企业受冲击较大,从某一方面说,这对河南企业又是个机会。
太可思服饰有限公司就深刻体会到了这种机会。据其副总经理毛如舟介绍,今年太可思对外出口依旧增长。在外贸出口订单中,有一半是因东部企业成本提高做不了而转移过来的订单。由于比东部企业成本要低2%~4%,今年诸多不利因素冲抵掉纺织服装企业2%~4%的利润后,东部一些企业的订单就流向像太可思这样的位于中西部地区的企业。
这就是河南在2007年就提出的要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然而承接产业转移对河南企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郑州领秀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勇斌说:产业转移的同时,市场也在转移,河南本地品牌的市场份额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以梦舒雅品牌为例,经过10年的经营,目前梦舒雅在郑州开了21家店。七匹狼(16.50,0.00,0.00%,吧)却用1年的时间在郑州开了27家,两年开了近40家店。东部品牌企业的这种速度、力度,对郑州本地的服装品牌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真的是以七匹狼为代表的“狼来了”。
同时,陈勇斌认为,河南本地的服装品牌必须练好内功,提高内外管理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能“与狼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