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周明
上半年全国财政盈余超万亿元!财政部公布的这一数据使此前市场对上半年财政减收的担忧化为乌有。万亿盈余不仅说明财政充裕,保持经济增长有了可靠基石,更透露出当前保增长的重要措施——减税的空间已然打开。
上半年,财政收入完成了全年预算的59.52%,而财政支出仅相当于全年预算的37.64%。这说明,虽然上半年的经济不确定性增大,但在“稳健的财政政策”导向下财政收支状况并没有恶化。下半年减税,以及增加对民生、基础设施、经济转型支出等措施有了坚实的财政基础。
专家普遍认为,当前应该采取某些减税政策以保证经济的发展稳定,保持企业的活力。但此前大家顾虑,若经济下滑则减税可能会影响财政收入,进而影响经济稳定。但上半年的盈余正好为减税带来了难得的时机。
受全球经济波动、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下半年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许多不确定性。从外部因素看,下阶段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不大,但增速将趋于放缓。从国内因素看,由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高企,我国经济仍面临很多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有限,财政政策将发挥重要作用。
上半年良好的财政状况虽然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局势的复杂性,但这将使我们的调控更游刃有余。有专家提出,我国经济可能出现周期性调整和经济结构性调整两个因素“叠加”的现象,这使得宏观调控中,结构性政策更为重要,以调结构见长的财政政策正当其时。一些专家提出,财政政策可以进行结构性扩张。
“减税”是典型的财政扩张政策。但减税应该有所指向,有所远虑。
比如,虽然上半年增值税增幅为22.6%,大大低于企业所得税增幅,但出台减税政策时应注重全局,而不是“哪肥减哪”。增值税转型有助于鼓励企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有助于保证合理的投资活跃程度,通过理顺增值税扣除管道也会对加快经济转型起积极的作用。
另外,减税时还应考虑当前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变化情况。比如,上半年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关税均大幅增长,而表现出口企业活力的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同比仅增加7.0%。这说明,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出现下滑,使得外需环境发生变化,加上人民币升值以及历次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累积影响,我国外贸出口环境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因此,应该考虑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适度调整,如提高鼓励出口的机械、电子等产品的退税率等。
“增支”也是财政扩张的另一个表现。上半年涉及民生、环境、农业、科技、医疗等领域的财政支出增长较快。但这些支出涉及的领域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重要领域,财政支出在这些领域应有所增加,而行政支出等则能省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