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5年开始,人们就一直在谈论奥运与股市的关系。这种谈论集中在三个层面:一是奥运与经济,由此形成主流观点是,奥运对一国经济有刺激作用,奥运过后中国经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衰退。二是奥运与股市行情,主流观点是,奥运前一年股市都会上涨,而奥运后则有可能会回落。为证明这一点,人们找了一些数据,列举了各国奥运前一年股市的表现。三是策略层面的,既然奥运前股市会上涨,奥运后会下跌,那么,由此形成的主流观点就是在奥运前清仓或奥运结束前清仓。
时至今日,当举世瞩目同时也举"市"瞩目的奥运已盛大开场时,再来谈论这些话题,虽说有点迟,但并不是多余的。
首先,关于奥运与经济。无论从经济常识还是从个奥运主办国的实例来看,奥运对一国经济的刺激作用都是因"国"而异的。国家越小、首都经济占全国经济的份额越大,奥运对经济的刺激作用越大。反之,对一个大体量经济来说,区区奥运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实在是有限得很。以我国为例,一年的GDP总额超过20万亿人民币,固定资产投资超过8万亿元,而为主办奥运所投入的只有3000亿元,分成几年算,无论是占GDP比重,还是占固定资产投资笔者均不到1%。奥运对我国经济的刺激作用之小由此而可见一斑。既然近几年的高增长主要不是奥运推动的结果,那么,所谓奥运之后中国经济将出现衰退的结论也就无法成立,即便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速减缓,那主要也不是奥运后的原因,而是整个世界经济的大趋势、大环境之所然。
其次,关于奥运与股市行情。在这方面,非常明显地出现了一个统计陷阱。下面是1984年以来奥运与股市的数据。(见附表)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从1984年到2004年的6届奥运会,在举办前一年,有2届股市是下跌的,有4届是上涨的。上涨届数和下跌届数之比为2:1。这样的结果和世界各国股市的自然波动规律基本相同。我们知道,根据道琼斯理论对世界股市的统计:在所有交易时间里,上涨的时间约占63%,下跌的时间约为37%,这就是著名的2升1跌或5升3跌定律。换句话说,不以奥运为节点,只要随意抽取几个时间进行统计,我们同样能发现这样的涨跌分布规律。
重要的还有,在上涨的4届中,有1届的涨幅才5.04%。股市有一个基本的上升速率,大体来说,新兴的、小规模股市的年均上升速率较大;发达的、大规模股市的年均上升速率较小。发达国家股市以美国为标准,其年均上升速率约8.5%。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奥运,按正常的上升速率,一年涨8%左右也是正常的,只有超过年均上升速率,我们才能说可能存在奥运的激励效应,更何况区区5.04%的涨幅。
事实上,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反而看到了另一个景象:在6届奥运中,所有主办国在奥运结束后的一年内,股市全部告升。这一结果明显突破了时间比例上的2升1跌或5升3跌定律。即使把仅涨3.77%的悉尼股市排除在外,6届奥运会中,也有5届在奥运结束后的一年内股市上涨,而且上涨幅度不仅大大高于其年均上升速率,也高于同期世界各国股市的平均涨幅。这表明,就奥运与股市关系来说,奥运前效应并无法得到实证证明,而奥运后效应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为什么会存在奥运后效应?笔者非常赞同内德-戴维斯研究公司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提出的观点:其根本原因在于奥运结束后这些国家往往出现工业生产放缓、通胀下跌和债券收益减少的趋势。当今股市,与货币政策及流动性的关系要远大于和GDP的关系。
其三是操作策略。股市中,群体一致的共识多半会无法实现。道理很简单:如果大家都认为奥运前股市一定会涨,那么,当奥运还远在天边时,股市很可能就已狠狠地涨过了;如果大家都认为奥运前或奥运中必须清仓,那就不会有主动性买盘来奋力推高股市;同样道理,当大家都认为奥运后股市一定下跌,那么,许多想卖的很可能在奥运前或奥运中就已卖了,奥运后则不一定会下跌,即使下跌,也很可能是一个空头陷阱。笔者以为,由于举"市"一致关注奥运,都把奥运当作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因此,奥运反而已成了市场的一个心结。近期股市的欲振乏力,根本原因是供求关系,技术原因是挥之不去的奥运心结,奥运后的股市更值得期待。(金学伟)
年度 | 举办国 | 地点 | 前一年股市涨幅 | 奥运期间股市涨幅 | 后一年股市涨幅 |
1984 | 美国 | 洛杉矶 | -10.48 | 9.41 | 13.84 |
1988 | 韩国 | 汉城 | 42.35 | -1.67 | 39.09 |
1992 | 西班牙 | 巴塞罗那 | -16.17 | 1.72 | 31.04 |
1996 | 美国 | 亚特兰大 | 14.08 | 3.72 | 42.97 |
2000 | 澳大利亚 | 悉尼 | 11.12 | -0.8 | 3.77 |
2004 | 希腊 | 雅典 | 5.04 | 1.32 | 38.8 |
平均 | 7.65 | 2.28 | 28.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