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中海集运发布公告称,已经与中海集团签订了有条件的产权交易合同。购买中海集团持有的中海码头100%股权,交易价格为26.01亿元左右(即为当初中海码头的挂牌价格)。
此举意味着中海集运开始履行上市时的承诺:部分募集资金(约人民币20亿元)将用于“与公司主营业务集装箱运输业务相关资产的收购”,其中就包括中海集团的码头资产。
收益尚待时日据了解,中海码头目前所持有的集装箱码头资产,位于中国的主要港口,包括连云港、锦州、上海港、湛江、广州、烟台、秦皇岛、大连、天津等。
截至2008年6月30日,通过控股及参股的公司,中海码头持有的集装箱码头,拥有运营泊位共29个,合计吞吐能力为1570万TEU(标准箱);拥有在建泊位9个,合计吞吐能力为550万TEU。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码头的吞吐量上升很快。2005年,其吞吐量只有345.5万TEU,到2007年就达938.2万TEU,而今年1-6月则升至582.2万TEU。
其净利润也在不断提高。2006年,中海码头尚亏损3043.6万元,2007年净利润达1070.7万元,而2008年1-3月,其净利润已经超过去年全年,达1743.9万元。
中国港口网高级分析师郑平曾分析:2007年,中海码头旗下码头的吞吐量总体增幅38%,而其他一些国内集装箱码头的年增幅在5%-20%之间。
中海码头的大多数港口,都是中国未来集装箱发展的热点区域。其中,根据中国港口网的数据,南沙港2007年增幅为60%,是广州发展集装箱运输的重要基地;连云港2007年增幅为54%,具有很大的潜力。“随着旗下码头的陆续投产或达产,预计中海码头吞吐量将有大幅快速增长。”郑平称。
但目前,中海码头的收益仍在较低水平,其是否能提升中海集运业绩,尚是一个问题。中海集运证券事务代表李永良8月7日告诉记者;“这些码头仍处于投资初期阶段,目前,对公司利润增长的影响不是很大,可能要过一段时间才能体现。”
未来,中海集运仍有投资国内码头的计划。李永良表示,中海码头承诺自2008年4月起至2009年12月期间,逐步对合作项目追加投资人民币4.12亿元。
除了国内码头资产外,中海集团还在国外拥有三个码头,分别在洛杉矶、埃及、西雅图。中海集团董事长李绍德曾透露,“目前,还有三个码头正在谈,大致在美国、地中海和东南亚。”李永良告诉记者,未来这些码头也有可能注入中海集运。
预计到2010年前,中海码头投资控股和参股的集装箱码头,将形成60个泊位、3600万标准箱的吞吐能力。
平滑“航运业风险”收购完成后,中海集运将拥有包括集装箱运输、集装箱码头等在内的业务,未来中海集团还将把物流、集装箱制造等业务注入中海集运,从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中海码头董秘叶宇芒曾向记者表示,上述码头基本都是中海集运的货源集散地、主要的中转港,比如连云港、南沙港等。在战略上与中海集运有配合,而收购之后,这种联系将更加紧密,除了分享有成长空间的码头收益外,还能发挥船舶优先停靠码头,提高装卸效率等协同效应。
收购中海码头还有一个原因:集装箱航运周期性较强,如果只有单一的集装箱运输业务,中海集运将无法分散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周期性波动带来的风险。
2008年以来,中国的出口贸易受损于美国经济,集装箱运输也因此受到影响。叶宇芒在今年3月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由于中海集运向美国运送的货物是日用品、纺织服装等。美国人的消费习惯短期内改变不大,对业务额影响不大,但增长速度大大放缓。”
据其介绍,2007年以来,中海集运欧洲线发展得比较好。这得益于2007年欧洲经济良好态势和欧元升值,包括东欧经济上升,带来的巨大亚洲货物采购量。
8月8日中海集运证券部一人士告诉记者,受到全球贸易量下降的影响,原本预期今年集装箱行业的箱量能提升12%左右,现在看来估计只有10%左右。目前欧美线竞争很激烈,虽然前往美国的货量受美国经济影响而下降,但今年美国的运费比去年高;而欧洲线虽然货量上升,但由于今年新增的运力几乎都放在了欧洲线,其运费一直上不去。
除此之外,他告诉记者,燃油成本的上涨也给中海集运带来较大压力,去年油价平均在78美元左右,而今年年初就达到90美元,半年来最高甚至近150美元;并且今年下水的船舶较多,市场上运力增大,也给他们带来压力。
而此次收购集团码头资产后,中海集运可以获得码头稳定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平滑上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