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宁波,有太多的好人让我们感动。”昨天,山东来甬打工的英昌起打进本报87777777新闻热线说,他儿子英文豪从小耳聋,眼看就要错过治疗的最佳时间了,但一个偶然的机会,遇见了一位宁波好心人,重新燃起了让儿子说话的希望,也燃起了他们一家人的希望。
英昌起的老家在山东临沭,他携妻子来甬打工已有多年,一直在北仑的一家五金厂上班。两人每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除去日常开支,也就所剩无几。儿子文豪的出生,曾一度给这个家庭带来欢乐。然而,文豪迟迟不开口说话,后来他们才发现文豪是个聋儿。
迫于生计,英昌起夫妇并没有将文豪带在身边,而是寄养在山东老家。直到2006年,7岁的文豪该上学了,夫妇俩才将儿子接到宁波来,送进了一家收费相对便宜的私立聋儿语训学校。尽管这样,每月近千元的学杂费用,还是让他家捉襟见肘。
“学校里很多孩子都有人工耳蜗。”英昌起羡慕地说,一个人工耳蜗要20多万元,这对他们而言只能是奢望。他和妻子省吃俭用,才为文豪买了一个助听器。去年9月,夫妇俩不堪重负,无法支付起学杂费用,无奈之下,只好又将儿子送回了老家。“在老家可以读免费的聋哑学校。”英昌起知道,这一回去就意味着放弃,儿子文豪有可能要永远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
今年暑假,英昌起将儿子接来宁波。上月,妻子因病住进了北仑大碶宗瑞医院,儿子文豪也一直在医院里陪护妈妈。7月16日那天,该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谢医生路过病房时,看到了可爱的小文豪,就忍不住逗他玩。
“啊?这么帅气可爱的孩子,竟不会说话,也听不到声音。”当谢医生和文豪说话时,文豪瞪着大眼睛一脸茫然,谢医生明白了。她问明原因后,摸了摸小文豪的头对他的妈妈说:“不要放弃,学费我来出。”
第二天,就在小文豪的妈妈出院时,谢医生将一个装有6000元钱的信封和一些学习用品交到了她的手里。“这是孩子的学费,不够,我再来慢慢想办法。”谢医生说。
“我们一家人都打算放弃了,可现在又重新燃起了希望。”拿着谢医生送的钱物,英昌起感动得流了泪。7月31日,在谢医生的帮助下,小文豪进了宁波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走进中心时,小文豪竟然开口说出了几个单词:“谢谢”、“阿姨”。
为了报答宁波的好心人,英昌起现在每天都利用下班时间,在社区里当义务治安巡逻。“我也要将爱回报给宁波!”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