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舒瑜方兴业)“加紧回购土地”、“把握好产业转型的节奏”……昨天,市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分组审议市政府关于今年上半年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委员们踊跃建言。他们的发言不乏真知灼见,对我市决策具有参考价值。
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庄礼祥,副主任邱玫、汤锦森、李华楠、唐杰、周光明、许德森,秘书长袁庆文等参加分组讨论。
应抓住时机回购土地“经济的发展要靠重大项目拉动,现在我市有一些重大项目由于用地问题而落空,实在可惜。”市人大计划预算委主任委员王玲玲说。盛斌委员也表示,土地供给不足,是当前我市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很多工业项目、产业项目因土地问题落不了地,建议政府用好国土资金,回购一批土地,解决土地供给不足的问题,推动产业发展。
“偌大的宝安区,只有10来平方公里可以开发了。全市可开发的土地同样也日见其少。政府回购土地是良策。”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德森说。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深圳的土地价格不断攀升,回购土地是否成本太高?市财政局局长乔家华受市政府委托作我市2007年度国土资金收支及使用情况的报告时说:“我市房地产市场急剧降温,房价明显下跌,土地出现流拍现象,今年1至5月已有7宗经营性土地流拍。”
许多委员认为,这正是我市回购土地的良机。委员们认为,政府回购土地确实需要一些相应的配套政策。魏达志委员认为,市人大应将“政府回购土地”问题,纳入立法计划,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起草相应的法规条例,使政府的土地回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汤锦森、周光明则建议,借鉴香港和新加坡的经验和做法,拿出一部分国土资金作为城市发展储备金。
理性把握好产业转移问题如何引导企业的升级和转型也是昨天讨论的一个热点。
庄礼祥说,要理性把握好产业转移问题,转移哪些企业,留下哪些企业,都要把握好。要确保“腾笼后有凤凰落栖”,还要注意解决可能出现的不正常现象。
郭小慧委员说,面对“四个难以为继”,产业升级转型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企业的升级和转型需要过程,需要有一个成长期和转型期,然后才能脱胎换骨。这期间,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对,不能一说升级,许多企业就不要了。”盛斌委员说,我们不能简单以产业转移代替产业转型,不能在制定政策中歧视加工贸易型企业。在产业升级中,我们首先应该尊重市场规律,更多的是引导企业就地升级转型。
王富海委员表示,根据报告,今年上半年,市财政收入增长迅速,其中税收贡献较大,政府完全有能力通过一些政策,对一些企业返还部分税收,以促进他们发展,资助他们完成改造升级。
当前扶持政策更应倾向中小企业“今年以来,我市经济发展形势严峻,对中小企业来说,更是难上加难。”郭小慧委员的发言引发了大家热烈的讨论。郭小慧说,从国际形势看,美国次贷危机,美元的大幅贬值等因素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外贸依存度很高的城市的企业影响是巨大的。从国内形势看,生产成本的上升,让我们的企业发展面临压力。中小企业本身十分脆弱,更加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
“说得对!”李华楠接过了“话匣子”,他说,现在我市对企业的扶持政策,比如“直通车”,比如“一对一”服务等等,都是针对大企业的。事实上,中小企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更需要帮助,政府的扶持政策应更多地倾向中小企业,在土地使用、融资等方面给他们支持。
“没有中小企业,大企业也活不了。”盛斌委员表示,一所大企业,需要大量中小企业为其配套,形成产业链。以华为公司为例,就有几千个中小企业为其提供配套服务。盛斌说,其实,我市已有一系列针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关键是如何使这些政策落到实处,实实在在为中小企业带来好处。他还建议我市在充分调研中小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尽快出台《中小企业促进条例》,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政府投资要拉动民间资本“近两年,我市的重大项目频频上马,政府投资在重大项目和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例相当的大,但是其对民间资本的拉动作用却不够明显。”王富海委员表示了这样的忧虑。
王富海举了个例子,在上海,政府投资拉动民间资本投入的作用明显,政府投入500亿资本,至少可以拉动民间资本投入2000亿。但是在深圳,远远达不到这个比例。“民间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王富海建议,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民间资本的拉动作用,我市的经济发展才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周光明对以上观点表示赞同。他说,政府的投资更应该关注产业发展,注重投资效益。比如,政府可以更多地在重大建设项目中引入民间资本,在政策上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到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中来。
也有委员表示,要激活民间投资,就要“让利于民”,如果只允许民间资本进入一些很难盈利的行业,激活民间资本就成为空话。激活、动员民间资本,让它流动到经济建设上来,正大光明地创造和追求阳光下的利润,理直气壮地分享属于自己的财富,是地方政府应有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