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经济
热钱潜伏国内 股市“负泡沫”将危及金融主权
稿源: 中国经济周刊  | 2008-08-15 15:07:49

  股市“负泡沫”将危及金融主权

  钮文新

  署假来临,国内旅游业又将迎来修学游的热销期。

  截至7月初第一周,中国股市继空前的“十连阴”之后继续创出新低。这一与中国经济形势严重背离的市况,已经将中国股市推向“负泡沫”状态(罗伯特.席勒在其著作《非理性繁荣》中将“泡沫”的反方向定义为“负泡沫”),从而对中国金融防线构成严重威胁。

  更重要的是,各方应该警惕,避免让这一变化成为中国金融主权失守的开始。

  此担心绝非危言耸听。和以往不同的是,大约6000至8000亿元的“热钱”已经潜伏于中国境内,此时一旦中国股市陷入“负泡沫”状态??“热钱”正在刻意求之、符合他们大规模购买股票利益的最佳市况出现,中国资本的定价权??产业及金融命脉将会尽数落入外资手中。

  “负泡沫”曾经引发当年亚洲金融危机

  多年来,中国对于金融危机的研究,一直停留于“泡沫”论,认为:“热钱”大量流入会构成可怕“泡沫”,而此后的“热钱”逃逸会对一个国家构成严重的金融危机。这个理论已经被历史多次证实,毋庸置疑。但是,如果没有“负泡沫”??这个最为符合“热钱”购买利益的市况,又何谈符合它们卖出利益的“泡沫”市场?

  其实,我们更为深刻地研究亚洲金融危机不难发现,当年惹祸的大量“热钱”、尤其是被中国央行反洗钱局局长唐旭先生定义为“长线投机资金”的那部分“热钱”,它们大都是在苏联解体之后,美国要求东盟各国开放市场但尚未开放之际大量涌入这些亚洲国家的,其流入渠道酷似今天的中国。

  当时,东盟各国并不情愿开放自己的市场,于是美国采用许多手段制裁东盟,致使东盟经济一直赖以高速增长动力??“出口导向型经济”受到极大威胁,因而金融市场发生“负泡沫”。深知东盟无法对抗美国要求的“长线投机资金”则趁虚而入,在那里实现了“长期投资”的布局。

  很快,东盟妥协了,于是“东亚经济奇迹”的喧嚣也随之开始了,股市、房地产“泡沫”开始生成。经过十年之后,当“长线投机资金”通过做多赚得盆满钵溢之时,做空的“索罗斯们”来了,它就像支硕大的雷管引爆了“长线投机资金”这堆炸药,而“索罗斯们”正是借助“长线投机资金”套现出逃之力,同样赚个盆满钵赢。与此同时,这些亚洲国家却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这一历史教训提醒人们:“热钱”危险,与热钱同样危险的是“负泡沫”。

  “热钱”将引发A股市场的“负泡沫”

  要防止“热钱”引发“泡沫”危机,首先应当防止“负泡沫”的发生。但遗憾的是,中国对于“负泡沫”的研究严重不足,“负泡沫”带来的危害也很少被提起,更谈不上防范手段。

  也许,中国股市6000点已经是一种“非理性繁荣”状态,而如今迅速跌破3000点是否当数“非理性萧条”?至少,A股市盈率低于道琼斯股指平均市盈率一定是太夸张了,说A股市场正在构筑“负泡沫”状态,理由和道理也是基于此。

  尽管A股市场历史上多次出现过“负泡沫”状态,但这次不一样。原因是,如今至少有6000亿美元(约合4万元亿人民币)的“热钱”已经备好了一切购买A股的条件,只等时机成熟。而今天股市的非理性下跌,恰恰是“热钱”最乐意见到的,因为这符合它们购买利益。

  必须清醒,“热钱”进入一个市场的初期特征一定是想方设法构建市场的“负泡沫”状态,而绝不会从“泡沫”开始。

  从目前的市场现象中我们不难找到证据。今年以来,华尔街大投行几乎把香港股市变成了做空A股的工具,它们对H股、红筹股或香港国企指数的调低评级都会引起A股市场的一轮凶猛杀跌。但是,我们此时看到的事实是,国际“热钱”不仅没有撤退,反而以更加庞大的规模和更加迅捷的速度流入中国。今年前四个月,以美元计的外汇储备余额同比增长40.9%,达到1.757万亿美元,在4月份创下745亿美元的最大单月增幅。

  一旦A股市场“负泡沫”形成,源源不断的“热钱”将会毫不犹豫地大量买进那些能够更多分享中国经济成长、支撑中国经济命脉大型“国字头”股票??它们盘子大,便于大资金进出,最适合“热钱”操作。

  值得人们警惕的严重后果是:就像当年的“亚洲经济奇迹”那样,当“热钱”建仓完毕,中国经济的美妙被无限放大,引发一轮更加波澜壮阔的“泡沫”之后,最终以一场金融危机导致经济的崩盘。

  金融主权与实体经济

  但是,“负泡沫”引发的后果还不仅仅是金融危机,另一个比较容易看到的后果将会是:中国金融市场的主权将因股市定价权的丧失而丧失。

  什么是金融市场?说到底,它就是为实业经济发展提供“资本”支持的场所,其核心是“资本定价”。做个简单设想,如果中国石油的股票每股只定价为2元港币,那么如果要实现中国能源的发展战略,我们将需要付出多大的成本?

  而且,股市定价权的丧失还会引发另一个更坏的结果:定价权制约决策权。

  有人认为,只要中国掌握企业的控股权,金融资本就不可能有太大的作为。事实恐怕难以支持这样的看法。平安保险就是个例证,被股东大会通过的A股融资计划,最后还不是因股价的下跌而实际搁浅?这个事实说明,资本市场定价权会严重制约企业决策权,正所谓“用脚投票”,这也是资本市场重要的功能属性。

  所以,“热钱”控制A股的大盘蓝筹股,而作为“热钱”投资顾问的华尔街大投行,则控制着“热钱”的买卖行为??当这样一个逻辑链条形成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代价势必成倍上涨。

  这会不会是金融危机的另一种表现形态?这是值得、也需要国人深思的一个国事。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对于中国而言,大盘蓝筹股的流通筹码,起码是关乎中国金融乃至经济主权的重要筹码,是保护金融主权的一道重要的防线。

 

【编辑: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