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公运集团奥运通勤车队正在接送奥运志愿者。记者 江涛 摄
为奥运服务,
再苦再累都值得宁波公运车队服务奥运连轴转
再苦再累都值得
宁波公运车队服务奥运连轴转
8月2日从宁波出发,3日到北京,宁波公运集团奥运通勤车队为奥运服务已经12天了。奥运通勤车队是我市直接支援北京奥运会的最大服务团体。昨天,记者采访了这个团队,零距离地感受了他们的苦与乐。
每天早上5点出发
宁波奥运通勤车队共有11辆车,包括管理人员在内有15名成员。根据奥组委的统一安排,他们主要接送北京师范大学的志愿者,负责他们从师大到奥体中心、“中国故事”展区、农业大学体育馆、“鸟巢”四个地方的往来。志愿者们每日分早中晚三班上岗。早班4点半起床,5点30分集合,6点到岗,下午2点左右回来休息;中班下午2点接班,晚上10点返回;而晚班则晚10点接班,早晨6点返回驻地。“我们也得跟他们一样,甚至还得比他们早。”车队队长应豪说,为了保证司机们的休息,他们只好临时变通,车不动人动,最早出发的司机就尽量不要让他再跑晚班,实在不行,他和副队长应海波两个管理者就自己顶上去,“为奥运服务,再苦再累都值得。”应豪说。
与志愿者亲如兄弟
昨天,记者跟随下午1∶30出发的志愿者们坐了一次到奥体中心的通勤车。时间还没到,司机吴师傅已经衬衫领带笔挺地站在了车门边,每过去一个志愿者他都会礼貌地指示:“这辆车,请上!”志愿者们也是笑盈盈与他点头招呼。应海波说,这些志愿者都是师大大三大四的学生,10多天下来,司机们都跟他们混得像兄妹一样。
杨瑶是北京师范大学团委的干部,法律系大四学生,这次负责师大1200名志愿者的分配与通勤车队的调度工作。说起车队保障,她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宁波师傅真不错,特别能吃苦,又特别配合我们,像我们有时候半夜里拖班,司机在外面一等就是1个小时,但他们从来没有抱怨,这也给我们减少不少压力。我们志愿者甚至学校都很感谢他们。”应海波说。
一个个都成“北京通”
刚到北京时,车队师傅们最担心的是路不熟,生怕因为自己的原因耽搁志愿者们进场馆。“好在现在有电子地图,每有一个新地方,我们就会下载下来,然后搭其他的顺风车去熟悉环境。”应海波说,这么多天下来,他们一个个都成了北京通,“没有一次因为我们的原因耽误志愿者到岗。”
司机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宁波人,没有一个在北方连续生活这么多天的,因此最让队员们不习惯的就是饮食。“这么些天,我们大多时候是吃师大的食堂,要不就是面食,每顿下去不知道是‘菜下饭还是饭下菜’。”为了解决司机们的口味问题,应豪昨天特地嘱托宁波到北京的大巴班车带来了榨菜、蟹糊、干虾等宁波菜,吃到可口的家乡菜,司机们连连说“解馋”。
双鹿电池特约商报记者 林伟 蒋继斌 杨继学 檀传才
花 絮
差点被当作外国人
根据奥组委的统一安排,车队师傅以北师大为大本营。碰巧北师大也是奥运明星团队美国男篮“梦八”队的训练场地,安保非常严格,所以他们也不能住在校园内,被安排住进了师大西门口留学生宿舍。“住在这里别的到没什么,就是每天进出那帮学生都讲英文,弄的人很不习惯。”车队副队长应海波说,有一次还出现个笑话,因为宁波话与普通话差别很大,有一天他在电梯里就被刚看完比赛的几个北京学生当作了“外国人”,连问他们是哪个国家的,比比划划了半天对方才明白,弄得哭笑不得。
与科比擦肩而过
通勤车队的司机们虽然每天忙着工作,但他们知道与“梦八”队员“近在咫尺”时,也是激动不已,时刻都想着与明星们近距离接触。“有一次,我们与科比几乎是擦肩而过。”应海波回忆说,那天他刚送完志愿者回来,一下车,就看见一个庞大的车队过来。“动静很大,刚开始我们还搞不明白怎么回事?后来看见一拨异常高的人下来。就明白了,肯定是‘梦八’过来训练了。”应海波说,他自己也是篮球迷,平时就喜欢看NBA,“我看见科比了,本来准备上去借个光,跟他拍张合影,哪知道保安太严了,根本靠不近,眼睁睁看他从眼前溜走。”应海波说,他们的证件是可以进师大校园的,这段时间也进去过不少次,总想着能碰到“梦八”某个成员,但一次也没有成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