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步行到自行车代步,从助力车到摩托车,再到如今的小汽车,生活质量在提高,市民的交通工具也在改变。滚滚车轮的变迁,演绎了市民生活中一幕幕相似的故事,也勾勒出生活变化的新轨迹。
王文珠今年37岁。在她的记忆中,儿时的自行车虽然不是件稀罕物(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辆甚至两辆自行车),但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现在人们对私家车的呵护。“平时都不让我们小孩碰,脏了都是自己拿块湿布轻轻地擦,就怕哪儿弄坏了。”王文珠是黄家埠镇回龙村人,改革开放以后,当地的印染、毛纺等产业相继发展起来,不少村民都进企业上班,成了拿工资的工人。手上有了余钱,生活改善了,自行车这类的“大件”逐渐多了起来。不过,在王文珠的眼里,这样的自行车实在太普通了,“黑乎乎、硬邦邦的,男女都骑28吋,没一点特色,我可不喜欢。”
话虽这么说,王文珠却也时常和小姐妹们偷偷地骑上自行车过把瘾。“有一次过年,穿了件新衣服去骑车,结果高兴过头摔了一跤,人和车子都没事,新衣服却刮破了一个洞,吓得我赶紧脱下来藏好,可第二天还是被我妈发现,挨了一顿骂。”骑别人的车毕竟不够“爽”,王文珠一直盼着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
1991年,20岁的王文珠师范毕业后到黄家埠镇校当了一名教师。从学校到家里有将近5公里的路程,想到女儿每天都要来回奔波,王文珠的妈妈狠狠心花了200多元给她买了一辆自行车。车子是母女俩特地赶到城区,在当时的五交化大楼购买的。喜欢红色的王文珠一眼就看中了一辆红色的22吋女式自行车。每天骑着这辆色彩艳丽的自行车上下班,王文珠赢得了极高的“回头率”。“那种感觉不亚于现在开辆宝马车。”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王文珠回忆起来仍是一脸的兴奋。
两年后,王文珠调到了城区的一所小学任教,而那辆漂亮的自行车却留在了老家,因为,爱“赶时髦”的王文珠新买了辆助力车。“感觉上和自行车就是不一样,速度又快又省力。”豪爵摩托应该是王文珠的第三代“坐骑”了,流线的造型、鲜亮的红色、强劲的动力,不仅王文珠喜欢,她的宝贝女儿也爱天天坐着妈妈的摩托车出门。这辆被女儿取名“小波”的摩托车,不仅载着女儿一天天成长,也见证了王文珠一家生活的不断改善。
没多久,为了方便在乡镇工作的丈夫上下班,夫妻俩花17万元买了一辆桑塔纳,成为当时姚城为数不多的“有车一族”。在1999年拥有一辆浙BC牌照的私家车,不仅众多亲戚朋友常过来“开开眼”,遇到什么大事、喜事,这辆车还经常被“征用”。当然,有了车,一家人的日子更滋润了,只要有空闲,一家三口便会开车去兜风或旅游。
这些年,私家车在市民家庭中已不再是稀罕物,王文珠也在2006年底为自己又添了辆红色的小轿车。“我喜欢红色,它代表着热情、奔放,希望我们的生活红红火火,越过越开心。”昨天,王文珠乐呵呵地说道。 (倪劲松 张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