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慧实习生王安杨2008北京奥运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进入奥运会各个比赛场馆,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这些场馆都在以各种方式利用新能源。
其实不仅是这些奥运场馆,时下,中国的很多地方都在积极推行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正在中国悄然流行。
低碳经济成流行词汇英国提出到2050年建成低碳经济社会;日本正致力于发展低碳技术;德国环保技术产业有望在2020年赶超传统制造业,成为该国主导产业;美国投入巨资研发从生物燃料、太阳能设备到二氧化碳零排放发电厂等环保技术……
尽管对普通百姓来说,“低碳经济”是个有些陌生的词汇,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球新趋势,并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战略行动。
“其实,目前,对于"低碳经济"的概念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对于低碳经济,北京大学环境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张世秋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同样,从2001年起就开始介入中国清洁发展机制(CDM)领域的北京京诚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晓东也告诉记者,目前,低碳经济还处在概念阶段,国际体系还没有形成。
不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庄贵阳告诉记者,“低碳经济”这个词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文献里就有,但是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直到2003年英国的白皮书里提出这个概念之后,才开始流行起来。2007年,低碳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研究全球变暖应对之策的热门词汇。
“传统能源大量使用造成的温室气体高排放,对世界范围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构成了巨大威胁,使人类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沉重压力和挑战。发展低碳能源以取代传统高碳能源,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庄贵阳说。
中国面对低碳经济的调整早在2006年初,为推进节能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了所有对小排量汽车的限制要在2006年3月以前彻底清除。随后,北京、上海等城市在小排量汽车行驶线路方面的限制基本被解除。
2007年7月,温家宝总理更是在两天时间里先后主持召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和国务院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落实节能减排工作。
此后,中国政府开始付诸行动,一个重要例证就是,2007年12月26日发表的《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不再提以煤炭为主,而是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2008年,在“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吴晓青明确将“低碳经济”提到议题上来。他认为,中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的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调整的能力,中国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积极应对这种严峻的挑战。他建议应尽快发展低碳经济,并着手开展技术攻关和试点研究。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发展低碳经济,今年初,清华大学正式成立低碳经济研究院,重点围绕低碳经济、政策及战略开展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中国及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在政策激励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开始踏上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低碳技术创新步伐明显加快,数以亿计的资金也被吸引到提高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开发领域。”8月1日,国际非赢利机构气候组织(TheClimateGroup)发布的一份题为《中国的清洁革命》报告如是说。
低碳经济是发展模式的选择国际气候组织发布的这个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低碳经济目前在中国的状况。
据记者了解,就在8月,包括山东、湖北等在内的省市纷纷核准了风电场项目,并加快了风电机组的生产,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发展新能源。
“对中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中国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发展思路。”庄贵阳说。
在记者的采访中,大家一致肯定了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的积极意义,然而,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指出,中国应该充分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发展低碳经济,每个国家的应对策略不一样,也存在发展的风险,所以一定要优先发展低碳经济,如果没有提前做准备,将来的代价可能会更大。”清华大学BP清洁能源研究与教育中心主任李政认为,中国应该提前做准备,发挥优势。
张世秋指出,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它意味着能源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的革新,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所以,中国要发展低碳经济,一是国家要有发展战略的导向、政策、意愿;二是政府出台的政策要对低碳经济有倾斜性。”张世秋说。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