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多年加速的中国经济适度放缓,引发了中国经济“奥运后滑坡”论调的再度泛起,而出于对中国宏观经济环境恶化的担心,近日市场出现了对奥运行情的失望情绪的宣泄,资产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下调。对此,我们应保持清醒的认识:此轮中国经济增长的逐步回调,是在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切实推进下的主动调整,恰巧遭遇全球经济放缓的周期性波动和国内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叠加所致,与北京“奥运经济”并无十分关联。相反,随着中央宏观调控的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坚定看好奥运会后的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经济仍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而且经济发展将更为健康。
不宜高估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历史上,由于对基础建设和体育设施增加投资和游客消费给主办城市带来收入,部分奥运会举办国在筹备奥运会阶段出现过短暂的超常繁荣,之后则经历过经济快速回落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奥运后滑坡现象”,也被称之为“后奥运效应”。
在专家们研究的十几届奥运会中,有8届主办国奥运筹备期(奥运举办前7年)的GDP增幅超过筹备前GDP0.3-2.5个百分点。有9届举办后8年GDP的增幅低于筹备期0.4-2.5个百分点。但这都是经济规模相对较小的国家。经济规模大的国家则是例外的,美国1996年奥运会、苏联1980年奥运会以及德国1972年奥运会都没有出现“后奥运效应”。研究发现,主办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规模是决定是否出现“后奥运效应”的两个要素。本身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或经济总量比较大的国家,“后奥运效应”并不明显。奥运会后出现经济下滑的国家中,举办城市的经济总量一般占到本国GDP的10%以上,有些地方超过20%。像韩国的首尔、澳大利亚的悉尼。而北京的人口和GDP在全国分别只占1.4%、3.7%左右,其他协办城市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也十分有限。
对我国来说,就对实体经济影响最大的投资而言,北京与奥运会相关的投资据估计为2800亿元,大致分7年完成,按每年平摊的投资额度计算,只占北京市去年固定资产投资的13%。奥运投资并没有给北京经济带来超常增长,也就谈不上超常回落。即使北京出现超常回调,相对中国每年逾10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而言,影响甚微。而且,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不乏新的投资热点,如汶川大地震后的灾后重建,投资规模3000亿元左右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以及2200亿元的京沪高速铁路、总投资5000亿元的南水北调工程,天津滨海新区的建设等等。
而奥运会期间增加的消费,占近年来中国日益增长的社会总消费比例也十分有限。因此,不宜高估奥运会对中国经济运行的影响程度。
胡锦涛主席日前接受25家外国媒体联合采访时就明确表示,筹办奥运会有力推动了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但由于北京的经济总量只占全国的很小部分,因此筹办奥运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宜估计过高。同样道理,对于规模宏大的中国经济而言,北京“奥运经济”变量对全局的影响也是有限的,基本不会成为影响中国经济运行的“大变量”。
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不改
在国际经济不利因素和国内严重自然灾害频发的影响下,中国经济有所回调,但是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一是经济增速回调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面对冰雪、地震、美国次贷危机、石油价格节节攀升等诸多严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仍然保持10.4%,从增长的绝对速度来看,这高于改革开放30年9.8%的平均增速,不仅说明宏观调控的各项措施是恰当的,而且说明中国经济的抗干扰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二是价格形势比预想的要好,有利于防止全面的通货膨胀。在中央一系列政策的干预和调控下,从5月份起,CPI开始持续回落,上半年CPI被控制在了8%之内,7月份CPT指数进一步回落,这对于防止全面通货膨胀是非常有利的。
三是经济效益没有明显下滑,企业发展信心仍在。上半年,虽然工业增速出现回落,但是,企业效益并没有因此出现大幅下滑,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0.9%,能够在十分不利的发展环境下保持企业效益的稳定增长,这对于保持和提升企业的发展信心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从三大需求来看,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今年上半年,消费、投资均保持平稳增长,但出口增速进一步回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加快6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之差同比缩小5.9个百分点。投资和消费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国内消费增长加快,也有效缓解了出口受阻带来的不利影响。
总的来看,在国际国内大环境趋紧的背景下,上半年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水平,而且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结构还有所改善。这证明中国经济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内在动力和抗冲击能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从经济的适度放缓中看到有利的因素,这将为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赢得时间和空间,为经济新一轮的高质量增长迎来契机。
宏观调控进一步完善 保障中国经济发展后劲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的困难并不比目前少,恶性的通货膨胀、亚洲金融危机、特大洪水灾害、国有企业脱困、金融风险、通货紧缩风险、资本市场大起大落、汇率改革、就业问题等等,但中国经济依然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和关键的因素,是宏观调控日臻成熟,政策调控的前瞻性、科学性、有效性不断提高,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已经构成有机的调控体系。
在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出现回落、通胀压力不减的背景下,近期中央经济工作方针及时转向“一保一控”,应对经济增长可能面临的过度下滑风险,适时推出“上调部分行业出口退税率”“调增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等新举措,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显示中央宏观调控进一步完善,这将有效保障中国经济发展后劲,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
目前中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中国劳动力、资金供给充裕;经济总量大,国内市场广阔,抵御能力强,回旋余地大;企业的竞争力、活力、适应力,都已提高。中国产业升级、产品升级和技术升级有较大空间。随着中央切实推进经济结构性调整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给我国产业升级带来诸多机会。未来20年内,中国产业投资的增长速度有望保持在15%-20%。未来5-10年,内地消费增长的速度还会维持在10%甚至更高的水平之上。而奥运会后中国将进一步和世界融合,这都将吸引外商对中国的投资,从而支持中国经济在奥运会后继续快速发展。
总之,只要我们把握好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和力度,奥运会后中国经济发展将更加健康、更具活力。(鄢来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