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上海国资企业改革重组关键“指南”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已于日前在上海市国资委内部讨论通过,并已提交上海市委常委会审议,不日将出台。
毫无疑问,这是近三年来,上海国资领域出台的份量最重的文件。《指导意见》将统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上海国资改革。
上海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杨国雄在7月初的内部讲话中曾指出,国资委机关各处室要逐条对照即将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若干意见》,提出下半年工作重点,今后三年、五年改革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常年参与上海国资改革,并参与《指导意见》起草的上海市社科院教授杨建文则表示,这份《指导意见》着眼点在“十二五”期间上海发展的原动力问题。
记者从多位参与制定、征求意见人士处获悉,《指导意见》的核心有五块内容:强调开放性重组、强调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强调健全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强调加强国资监管透明度以及强调中小企业改革重组。
“但现在只是原则性的指导思路,意见中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改革做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上述人士表示。
三年之后再上路上海的国资改革,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截至2007年底,上海地方国有资产总量达到9600亿元,这个数字占全国国资总量12万亿的近1/10,上海地方国有经济可实现GDP约3000亿元,上海国有资产总量占全市总量的50%以上。作为国资第一“重镇”的上海,其改革思路牵动了全国的目光。
事实上,在2002年至2005年间,上海的国资改革一直走在全国的最前列,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的讨论。
2003年4月,上海四大国有商业集团重组聚合,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航母??百联集团,随后锦江、新亚集团合并成锦江国际集团,2004年,农工商集团引入5家国有战略投资者,进行国有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造,2004年初,上海电气集团,引入民营战略投资者,赴香港上市……
当时,上海国资改革的独特路径被业内称为“上海模式”,其精髓在于,重组,然后上市。
“当时全国许多地方是一卖了之,而上海则反其道而行之,大的国企抓住抓牢,推动国有资本在大的国资间流动重组,然后再利用其靠近资本市场的优势,上市,从而体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曾主管上海市国资委改革的权威官员表示。
在这种思路下,百联合并,农工商上市、上海电气重组上市都是典型代表。
然而,在2006年8月之后,这种思路也曾遭到“质疑”。有声音认为??上海国资是大而不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百联集团,合并后连续三年净资产收益率下降。
“百联,电气的情况类似,合并后并未减少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体现出大的优势,好比一团散沙,捏在一起,手一松,还是一团散沙。”某大型国有集团高级主管表示。
在此之后,上海国资进入了连续沉寂期,2006、2007年上海国资几无大动作。
“现在看来,当时受到一些环境和人事上的影响,沉寂的两年有点可惜。”国资委内部官员表示。
事实上这两年,正是股权分置改革火热,资本市场风生水起的阶段。诸多地方国资借此机会完成了股权激励等改革。
“遗憾在于上海股权激励未完成,国企领导人下一步动力不足,而且配送股较少,股价不活跃。”海通证券研究所研究员认为。
但是,这也为下一轮改革,留下了空间。
开放性重组和利用资本市场同样是重组和资本市场,但这一次的重点,显然和上一次的大有不同。
“上一次是国企和国企间重组,而后上市,但这一次,更强调的是重组的开放性,也就是说,重组将进一步对民资、外资敞开大门。”
在资本市场,则将更强调一进一出。所谓的进,指的是优质核心资产注入,所谓出,指的是壳资源的盘活利用。
杨国雄在年初发表在《上海国资》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对改革的操作方式具体提出要求:要积极推动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并利用本地上市公司壳资源,吸引外省市优质企业如高科技企业、能源企业、资源性企业、金融总部落户上海,加快优化上海产业结构。
事实上,上海国资今年4月以来,在资本市场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重组。4月9日,上海市国资委同意上海电气集团将其持有的上柴股份股权转让给上汽集团。4月28日,城投控股通过原水股份实现整体上市的计划获得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审核通过。
5月12日,广电电子分别通过定向增发和现金收购的方式,受让控股股东上广电集团和广电信息持有的从事第五代TFT-LCD业务的光电子公司的股权。5月19日,上海远洋渔业通过重大资产置换的方式借壳华立科技实现了上海水产集团下属的远洋渔业捕捞业务的上市。
6月4日,外高桥公告称拟向控股股东外高桥集团和上海东兴投资发行股份用于认购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的股权。6月23日,久事公司控股的巴士股份被上海市国资委无偿划拨至上汽集团并拟注入上汽集团下属拥有的与独立供应汽车零部件业务相关的资产。
7月3日,上海华谊集团下属的三爱富启动重组,上海焦化的全部股权被通过非公开发行的方式置入上市公司。
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7月底,今年正在实施和拟实施资产重组的上海国有上市公司共有13家,所采用的形式包括借壳上市、资产置换、A股吸收合并、资产注入等,涉及资金280余亿元。
五点的先后毫无疑问,开放性重组和利用资本市场是五点核心的重中之重,但五点核心是一个整体,涵盖国资改革的方方面面,接近国资委人士向记者强调。
今年6月以来,上海市国资委系统多次开会讨论国资国企改革思路。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沈红光将之概括为三个层次:在国资改革上,要解决一个优化国资布局结构的问题;在国企改革发展上,要解决一个怎样增强主业竞争力或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在班子建设上,要进一步解决法人治理结构的问题。
但是,上述五点实施起来会有先后之别,不会同时推进。
据记者了解,从“优化布局”到“增强主业”,再到“上市发展”、再到完善“法人治理”,是上海国资发展的思路。
到目前为止,上海国资还处在优化布局,明确主业的阶段。
今年3月上海市国资委已经公布第一批、第二批24家企业的43项核心业务和31项培育业务。其中,现代服务业领域的业务有40多项,占60%以上,主要是商贸流通、物流、房地产开发、酒店旅游、航空等;以先进制造业作为核心业务的有8家企业,共13项核心业务和6项培育业务,占总数的30%和20%,主要集中在汽车、装备制造、平板显示器、清洁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等
据记者了解,国资委下属企业中,第三批投资类企业集团、第四批科研院所的主业尚未明确。近阶段,国资委领导正频频展开调研。
据统计,上海国资委出资监管了共计48家企业集团,涉及79个行业,有近11%的资产散布在餐饮、造纸、木材加工、建筑装饰、塑料制品、纺织服装鞋帽等59个一般竞争性行业。
上海市国资委所确定的重点发展的主业范围,主要是在上海市“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符合上海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范围内,进行企业重整、产业整合、整体上市等改革措施,都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来进行。根据上海“十一五”规划,上海将重点发展信息、金融、商贸流通、汽车制造、成套设备制造和房地产六大产业。
在五点的最后,还有一个中小企业的改革重组的问题,据参与制定意见的人士表示,意见对这一点着墨不多,没有提出具体的办法,在上海以往的改革中,中小企业改革重组可资借鉴的典型唯有上海轻工集团。
2004年,上海轻工控股(集团)公司将下属的22家子公司,下放到7个区县属地管理。此外,还有7家优势企业,包括家化集团、白猫集团、梅林正广和集团、冠生园集团、海立股份公司、轻工外经公司、轻工实业公司以及5家困难企业和4家直属单位、4家代管单位留在集团内部,这些遗留的人、财、物问题,至今还在解决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