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外媒
宁波企业: 做名角的“名配角”
稿源: 和讯网  | 2008-08-20 09:37:58

  在众多企业遭遇寒冬之时,宁波市的一些企业却逆风飞扬,有的上半年实现利润3亿多元,同比增长10%;有的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在原材料涨价的情况下生产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20%。宁波慈溪市经济发展局的最新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市工业经济中制造环节的成本支出占总成本的比例从87.9%下降到87.5%,这下降的0.4个百分点,相当于为企业产生了1.5亿元的利润,占全市规模企业总利润的10%。他们做到这一步,究竟有何锦囊妙计?记者日前赴宁波实地采访。

  巧设厂中“厂”

  “申洲成立20年来,从未有过这么大压力。”宁波申洲针织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忠静对记者说,与2003年、2004年相比,利润空间几乎压缩了一半,那时候一年可做10个亿,现在能做5个亿就不错了。作为一家做贴牌的纺织企业,申洲的遭遇很有代表性。

  陈忠静说,申洲与一些跨国公司建立唇齿相依的紧密合作伙伴关系,设立了厂中“厂”,市场好时共同发展,市场不好时能共渡难关。申洲原先的一个个车间,如今已打造成优衣库、耐克、阿迪达斯等名角的“专门工厂”。跨国公司还把设计中心、管理体系直接“安装”进厂中“厂”,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谋发展。陈忠静说,目前困难时期,跨国公司不敢把单子给一些不了解的企业,一般贴牌企业也不敢接技术含量要求高的单子。因此,申洲不仅能保持订单的连续性,而且在议价时还有一定的“话语权”。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申洲做的是配角,但却是名角离不开的“名配角”。

  雪龙集团副总经理胡惠祥告诉记者,公司专业生产的汽车发动机里的配件冷却风扇,塑料成本约占价格的40%—50%,持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给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在目前整车降价的大趋势下,冷却风扇根本不可能提价。凡事预则立。雪龙早在2002年就未雨绸缪,加大了与国内各大高校、研究所的合作力度,借“外脑”开发新的工程塑料。如今,与同性能的国外进口材料相比,雪龙的新材料成本下降了近20%。今年上半年,雪龙开发并推广新产品26个。“新产品带出的新价格,不仅化解了原材料上涨的部分压力,而且在同业竞争中走在前列。”胡惠祥说。

  除了借外脑,雪龙还把研发的“触角”前移,派技术人员参与主机厂商的研发,在主机厂设计发动机的时候承担冷却系统的设计。既省去了6个月的实验室试验时间,还节省一大笔模具制作费用,合作双方皆大欢喜。

  从逼着做到抢着做

  宁波奇金电器有限公司今年3月投资63万元,对厂内耗电量最大的注塑机进行了节能改造,效果明显。经测试,节电率达25%以上,年节约电费50万元。

  今年宁波慈溪市许多企业各尽所能,采用了变频节电、锅炉节能、余热利用、空调节能、流体节能等十大节能办法。慈溪市规定,对每年用水量前100家的工业企业,按万元产值综合水耗考核,较上年降低5%以上的部分,每降低1个百分点,奖励0.3万元。对实施中水回用技术改造的企业,中水回用率达到80%以上的,按项目投资额的10%进行奖励。杭州湾纺织品公司投资580万元建设了一个50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系统,对生产污水进行循环利用,不仅做到污水“零”排放,每天还可节水3000多吨,每年带来直接经济效益300多万元,受到了政府的奖励。

  目前慈溪全市50多家民营企业投入上亿元,进行废水循环利用的技术改造,企业重复用水率达到77%,全市日回用中水3万多吨。一家正在申报奖励的企业负责人说:“以前是政府要求我们做,现在是能耗成本太大逼得我们做,而且是抢着做,还要做得好,不然就得不到政府的奖励。”

  正是整合好时机

  在宁波宁海县,文具制造业正遭受前所未遇的“寒流”:第一季度,全县纳入统计的92家规模以上企业中,38家出现亏损。而其中的龙头企业得力集团今年1月-6月却实现销售7亿多元,利润3117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3.1%和27%。其中,文具出口额同比增长150%。

  得力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娄甫安对记者说,成功“得力”于销售渠道和品牌优势,直接面对消费者,拥有定价权。小企业盼望与龙头企业抱团取暖,龙头企业也愿意在成本最小化的时候发展自己。得力集团审时度势抓紧对小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好中选优作为自己的贴牌厂商,发挥各自优势达到产业集约化和品牌共享化。目前,公司从外部采购文具产品的比例已从5%-10%提升到目前的25%,供货商达到几百家,其中60%来自宁海县和宁波市内,进一步激活了当地文具业。

  宁波博洋服饰今年销售势头良好,也得益于博洋品牌战略的成功,目前博洋旗下拥有博洋、德玛纳、艾夫斯等6个品牌。“通过品牌经营,让别人为自己贴牌生产,规避了产能扩张的风险,这也是目前困难阶段掌握主动权的一个良方。”宁波博洋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惠君说。

【编辑: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