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这几天,考入全国各大院校的大一新生已开始陆续启程奔赴各地上学,这一批“90后”学生中不少人期待着自己背着轻松的行囊,独自踏上报到之路,可他们的设想却往往“淹没”在家长们的关怀中。
昨天下午,在火车南站,记者看到这样的一家三口——父母拎着大包小包,准备陪同儿子小陈一起去上学。小陈今年考上了山东一所高校,对于父母要陪同去上学,小陈上车前还在嘀咕:“我都这么大的人了,你们还送,来来回回多累啊!”小陈的母亲周女士告诉记者,孩子虽然不是第一次出远门,但是去学校报到,要带的行李又多,身上又带着生活费什么的,以前又没有独自出远门的经历,不送的话实在不放心。
为了这次陪同,陈先生夫妇到各自的单位请了年休假。
“爸妈总把我当小孩子,不仅要陪我去学校,差点还让奶奶、叔叔等一些亲戚一起去。”从小陈收到通知书开始,全家在陪同报到问题上就产生了分歧。小陈说,到大学就意味着自己要开始独立的人生了,到时候,一大家子人去送,会给老师同学留下不好的印象。这一个月里,小陈每天都与爸妈软磨硬泡,希望他们放弃“全家出动”的念头,但一直未达成一致意见。
“从8月20日开始,火车站就迎来返校客流高峰。特别是一些大一新生到学校报到时,往往是全家出动全程陪同,这样一来导致车票更加紧张。”火车站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天,前去送大一新生上学的家庭还真不少。
“以往,新学年一开始,从校门到广场、宿舍楼、食堂,校园里到处都是家长护送孩子来上学的情景。”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的贾老师称,家长要了解子女想自立的心情。如果大学离家比较近,而且孩子自理能力很强,又对独自报到有充分准备的话,父母不妨让孩子自己前行,“要注意的是,对于进校后的许多事宜,家长不必过分插手或代劳,但可以做些提示,重要的是教会孩子独立生活的技能。”
对于“送学”现象,不少社会人士和高校老师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考上大学的新生绝大多数都十八九岁了,应该具备了独立自理的能力和初步的社会处世能力,他们也需要更多地磨练自己。而这一点,应该从小就培养。
“家长不应包办孩子生活的一切,要注重他们生活能力的培养;学校也要进行真正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学生更要提高自己综合能力的自觉性。到该出门的时候,家长可以放心让孩子独自闯天下。”一位教育界的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