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闭幕后第一天,北京街头车辆如流,繁华如常。
刚过去的闭幕式盛大华丽的表演,仍然让许多人印象深刻。根据CSM媒介研究收视调查数据显示,共有近4亿观众观看了最后一天的赛事,闭幕式的收视规模更是达到6.58亿,最终掀起了奥运期间最后一个收视高潮。
据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报道,NBC环球首席执行官朱克表示,该公司有关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创下收视率新高,使本届奥运会有望超越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成为美国电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盛事。北京奥运会居高的收视率也让NBC环球赚得盆满钵满,8.94亿美元的奥运会独家转播权投资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回报。
16天中,数十万境外游客和近3万名记者云集中国,除了看比赛,也兴趣盎然地去观察、去品味、去理解着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短短时间,尽管远不能看透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东方大国,却无疑会令很多人改变印象。
这是中国的机会,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机会。北京奥运会在给中国留下宝藏的同时,也为世界留下了诸多奇迹和瑰宝。
出席开幕式的80多个国家政要元首则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位高权重,一言一行都将影响世界走势。他们对于中国的认识至关重要。事实上,奥运是一次世界全面了解中国的机会,也是中国全面展示自身形象的机会。
外国元首:美好中国带来美好世界
新华网报道说,美国总统布什从到京至离开,这位“激情的拉拉队长”一刻也没有闲着。他后来评价开幕式时说,中国政府和人民给世界各国人民奉献了一场壮观、成功的奥运会开幕式。
最终,中国的努力得到了世界的高度评价。法国总统萨科齐则深信,2008年8月8日标志着中国的伟大复兴。
以色列总统佩雷斯说:“中方为成功举办奥运会付出了巨大努力,在奥运历史上前所未有,令全世界印象深刻。中国人民在五千年历史的基础上,正在创造一个全新的中国。”
改变想法的,还有3万多名外媒记者。路透社北京分社社长林洸耀说,北京奥运将成为“世界看中国转型的窗口”,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依然停留在很久以前,他们需要透过奥运会来观察中国之变。
这一想法得到了不少媒体的认同。“我对北京的想法落伍至极。现代中国正向世界展示自己,我们必须接受亲身经历的现实,而不是固守别人灌输给我们的昔日中国的概念……”这是英国《卫报》记者安迪·布尔以自己在北京的亲身经历,写下的《奥运会:必须用开放的心态看待脱胎换骨的北京》中的一句话。
《世界新闻报》特约作者麦克尔·佩恩则分析说,对欧美人来说,中国历史以及历史上的成就,他们所知甚少。《功夫熊猫》和《卧虎藏龙》,加上零星的介绍材料,就是很多外国人“中国印象”的全部。这样的心理基础,可部分地用于解释奥运会开幕式何以引来世界性的惊叹。
林洸耀告诉记者,1994年路透社在北京的办事处只有4名文字记者、1名摄影和2名翻译,14年后,这一数字翻了10倍。这次报道奥运会,路透社派出了300多名记者,是路透社参与报道奥运会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闭幕式之后,《华尔街日报》有报道称:“中国用一场坚定而又不失礼貌的盛典令整个世界‘缴械投降’。大家都普遍认为此次奥运会的组织工作是历史上最好的之一。”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