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特别推荐
从残奥会看中国的社会进步
稿源: 新华网  | 2008-08-28 14:05:15

  新华网北京8月28日电(记者文涛)第十三届残奥会将于2008年9月6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作为东道主的中国将派332名运动员参加射箭、田径、马术、柔道、举重、游泳、帆船等20个项目的比赛。

  从1984年开始,我国共参加了6届夏季残奥会和2届冬季残奥会,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在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我国代表团以63金、46银和46铜夺取金牌和奖牌"双第一"。在先后参加的6届残奥会上,我国共涌现出98位残奥冠军。

  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正确看待残疾和残疾人是社会公平正义和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历届残奥会上取得的优异成绩和不遗余力筹办北京残奥会,都充分证明和展示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中国现有8300多万残疾人,涉及2.6亿家庭人口。做好这支庞大的弱势群体的体质增强工作,既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我国党和政府对残疾人体育事业高度重视。2004年3月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见国际特奥会代表团时强调"办好2007年上海世界特奥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全力支持上海和北京办好这三大赛事。"2005年11月21日,温家宝总理会见国际残奥会主席菲利普·克雷文时表示,中国政府全力支持北京承办2008年残奥会。2007年5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导残疾人体育工作的开展。2007年,中共中央将"办好2008年残奥会"写进了17大报告。

  为了加强对中国残疾人事业的管理,1983年,成立了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1985年成立了中国弱智人体育协会。之后,各省区市残疾人体育协会应运而生。2004年7月,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中国残联设立了体育部,组织开展各项残疾人体育活动。这些机构的成立使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发展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并逐步成长壮大。

  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各地修建了20个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各省区市都建立了残疾人体育综合活动场所,公共体育场馆也为残疾人体育活动创造了方便条件。各级残联体育主管部门和残疾人体育组织密切配合,因地制宜,开展残疾人自强健身活动。省级残疾人体育活动,各省区市每年分别不少于10次。全国经常参加残疾人体育活动的达600万人以上。

  随着残疾人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不仅增强了残疾人体质,而且通过体育活动,使更多的残疾人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增加了残疾人的生活情趣,促进了他们的心理健康。运动场上,残疾人用意志和体能去拼搏和较量,掌握了很多身体正常人都无法达到的体育技能,从一个方面实现了人的终极价值。在展示出人的创造力的同时,残疾人体育运动还激发和展示出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精神。

  通过"北京残奥会"的筹办和其他各层次的残疾人体育活动开展,社会民众对残疾人的认识和关注度明显提高。各地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氛围日益增浓,各地志愿者助残和党员干部助残等多种形式的助残活动深入开展,仅北京市助残志愿者就达到15万人。

  随着改革开放和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民众对残疾人的观念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尊重、关爱残疾人。此次残奥会在我国举办,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创造了良好条件,也给了中国人民一次与国际思想文化交流的绝好机会。相信北京残奥会必将更好更快地推动残疾人体育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激发国民的人道主义精神,把 "人文奥运"的理念一直延续下去,把我国和谐社会装点得更加美好。

【编辑:朱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