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经济
观点 不必过分悲观中国经济前景
稿源: 上海证券报  | 2008-08-29 09:08:49

  在北京奥运前后,市场特别是部分经济学家对未来中国经济前景的预期相当悲观,将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视为可能会转化为趋势性扭转或经济衰退。这种悲观情绪对国人对经济前景的心理预期与行为选择也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但是,在笔者看来,当前对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期是没有道理的。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悲观预期是人为地放大了对未来中国经济面临诸多挑战的宏观风险,即中国经济增长有可能会发生趋势性转变,并有可能会由经济增长放缓逐步转向经济衰退。

  这种观察与判断来自于今年以来能反映中国经济增长现状的一些数据,如季度GDP增长放缓、CPI等物价指数波动、净出口数据、人民币升值及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的外向型企业)面临的经营困境等。还有,来自于对美国经济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前景的悲观预期,以及对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担忧等。

  事实上,这种观察突出了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深刻影响。因为,我们仍然习惯于将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定义为外向型增长模式,尤其是净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或贡献率更为显著。当以美国为主的发达经济体出现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衰退迹象时,自然就会担忧外部需求的减少对中国经济增长突发性下降会产生很大影响。

  另外,外部世界的施压是否会导致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弱势美元是否会转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如何、次贷危机的后续影响是否进一步拖累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等,这些不确定因素也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很大的制约与影响,如人民币升值趋势和输入性通胀压力等。

  但是,在上述这些观察与分析中,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灵活性已大大增强,对不可避免且难以预测的各种冲击的自我调节能力也越来越强。也就是说,目前中国已具备足够的灵活性来应对内外经济因素对未来中国经济构成的诸多挑战,并将这些挑战转化成新的发展机遇。

  在笔者看来,最近,宏观调控政策与目标由“两防”向“一保一控”转变,其实就显示了根植于中国经济内在的这种自我调节的灵活性。这表明,未来中国经济前景并没有像市场或部分经济学家预期的那样悲观或那么脆弱,中国经济仍将维持持续、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

  在此,我们不能过分夸大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宏观风险,尤其是不能将这种增长放缓现象“偷换”成似乎中国行将步入经济衰退的概念或预期。

  其实,当下对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期,在很大程度上又影响了市场对中国股市的悲观预期。“覆巢无完卵”,此语恰恰能反映目前人们由普遍担忧中国经济前景转而不看好中国股市的部分预期。

  如果我们消解了对未来中国经济前景的过度担忧,那么这至少可能会有助于我们增强对未来中国股市的投资信心。(乐嘉春)

【编辑: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