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经济
千亿保险资金或将进入楼市 险企欲做大“地主”
稿源: 羊城晚报  | 2008-08-29 20:17:38

  正在接受审议的《保险法》修订草案酝酿对险企投资“不动产”放行,这将令险企对房地产市场的投资从过去的“暗度陈仓”走向“明修栈道”。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保险资金成为楼市潜伏的一大主力资金。

  险企不乏大“地主”

  尽管《保险法》修订草案首次抛出“不动产”三个字,但实际上,保险资金对房地产市场早已有所“动作”。

  在政策许可的尺度下,直接收购优质物业是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迈出的第一步。打着“自用”的旗号,保险大鳄们成为一个又一个物业的主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保险资金购置大面积优质办公物业的行动一刻未停。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06年泰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别购买了37913平方米的金融街F2B和65096平方米的北京国际中心1号楼,共计14亿元。北京国际中心2号楼也被国内一家保险公司购买。新华人寿在保监会叫停其寿险资金的地产动作之前,除了在广州时代广场置下办公场所外,还先后投入巨资用于北京繁华地段多个商住物业的开发,在其前董事长关国亮的力主下,新华人寿的数十亿元资金先后“染指”北京西贸中心、新华人寿大厦、北京饭店二期“北京宫”、华平大厦等。

  寿险“一哥”中国人寿2007年底的公告称,将以超过五亿元人民币购买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旗下部分自有房产、在建工程、土地使用权等资产。中国人寿首席投资官刘乐飞接受媒体采访时亦曾明确表态,早在两年前,中国人寿已在着手研究投资商业房产领域,并已在人员、项目、制度流程等方面,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某些时候,房地产也与保险公司的主业推进巧妙结合在一起。2007年底,华安保险在全国各地自购物业,首批推出200家社区保险门店。按照华安的构想,到2008年底,华安将在全国开设2000家门店,5年内这一数字将达到10000家。华安表示,此举指在掌控终端消费群,不过,没有悬念的是,伴随着对终端消费群的掌握,华安亦成为不小的“地主”。

  或成楼市新“房托”

  在股市低迷之际,对投资“不动产”的放行无疑是保险业一项重大利好。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写字楼租金收益率,扣除空置率因素后为5.19%-6.86%,高于一年期国债收益率2-3个百分点,这对于讲求“长线稳定回报”的保险资金来说具有一定吸引力。

  “国务院在2006年出台的23号文件中用行政办法支持保险业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而现在是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对于像中国人寿这样经营寿险业务、长期积累了大量资金的保险公司而言无疑是个很大的利好。”中国人寿董事长杨超前日的表态成为保险公司的心声。

  尽管草案并未对“不动产”投资比例上限作出具体规定,但保险公司人士认为,保险企业或参照5%的投资比例进行风险控制,以此计算,将有1000多亿元资金可进入不动产。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如此大手笔保险资金一旦进军房地产市场,成为楼市“新血”,将不利房地产市场理性回归。此外,保险公司投资房地产市场亦存在很大风险。在十多年前,保险公司亦曾获准投资房地产,但因风险把控不严,造成不少烂尾楼。从国外经验看,目前欧美保险公司对房地产直接投资的比例也呈逐步下降趋势,更多地转向间接投资领域。(记者 李青)

【编辑:吴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