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文化礼品”渐成宁波江北农村喜庆时尚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8-08-31 08:04:47

  本报讯(罗涟浩陈海波吴红波)前两天,江北费市村的小吴结婚,他的几个朋友一合计,大家没再像以往一样凑份子送喜金,而是请来邻近马径村的秧歌、腰鼓和曲艺队伍前来助兴,乡调俚语把村民逗得前仰后合。“村里、村民有喜事,送钱送花送匾额的少了,送歌送舞送电影多了,‘文化礼品’如今最时尚。”当地村干部说。

  庄桥街道联群村朱宏珠每天都要带着舞龙、舞蹈队伍排练。因为名声在外,周边村请她带着队伍前去演出的也多了起来:村里修路铺桥通河道,村民结婚做寿迁新居,他们的表演就是最好的“礼品”。“送”的人情真意切,“收”的人开开心心,演的人自然更加卖力。如今,她每个月的演出场次总在10场以上,农民观众数量少则五六十,多则三四百。

  “这样的‘文化礼品’多多益善。”该区文化部门负责人表示,为培植更多的“文化礼品”,区里每年都要投入300万元用于扶持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目前,全区已建成95个村落文化宫和社区文化宫,健身、娱乐等设施一应俱全。依托文化宫,该区组建了120余支文体队伍,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格局。慈城杨陈村的太极拳队、洪塘裘市村的篮球队、路林村的腰鼓队、甬江包家村的壮族舞蹈队……个个队伍都有风格各异的“拿手节目”,加上乡土味十足,成为农村喜庆活动争相邀请的对象。据统计,每年这些文体队伍正式登台演出的次数平均在20次以上,有的还演到了市区。

  如今,江北农民对“文化礼品”要求越来越高。有些村和村民在送“礼”时甚至请来了专业剧团。为提高“草根”演员的素养,江北区通过街道(镇)的文体协会,对各村文体骨干进行培训,组建了由120名有特长的市民进村担任“文体指导员”。没有文体专长人才的村,就向外求助。甬江街道路林村村民一直想学舞蹈,但村里又没有现成的舞蹈老师,他们就从城里请了一个专业老师回来。现在村舞蹈队队员已有30多人,几乎每周都要到邻近村去表演一回。作为回报,邻近村的文体队伍也时常过来“交流”,让村民大饱耳福眼福。

【编辑:朱慧慧】